食人鱼

偶像练习生与全民制作人


1月9日,由爱奇艺出品,鱼子酱文化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首播,据说开播仅1小时,播放量就突破1亿,此后与之相关的热点话题不说铺天盖地,也能称得上是此起彼伏。

作为爱奇艺年重磅推出的第一档“超级网综”,《偶像练习生》自开播前就赚足了眼球,从“范冰冰弟弟范丞丞”到“宋睡觉退赛”,再到明星大咖们的远程打call,无论是选手本身还是外围声援都自带话题量。

当然,节目的播出也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在节目呈现上对原版的抄袭简直到了生搬硬套的地步,从赛制到布景,甚至剪辑和镜头都如出一辙,让不少观众还以为这又是一档原版引进的节目。

然而,正牌东家Mnet表示:没有的事。

选几组图来感受下到底有多像(每组上图为《Produce》下图为《偶像练习生》)——

↓logo

↓考核现场

↓制作人代表

不过抛开抄袭这件事,无论是从前期造势还是就已经播出的节目本身而言,《偶像练习生》还是十分优秀的。这当然也可以归功于原版节目经过两季的播出已经十分成熟,同时国内不断成长的粉丝文化也正好与之相适应。

为什么是全民制作人

“全民制作人”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概念,观众投票为偶像助力,老生常谈了,但运用得这么彻底,在国内还是头一次。

虽有导师但只负责指导,虽有分组但还是各自为战。选手排名根据观众票选结果每周更新,只有获得更高选票的选手才能获得更多的“戏份”与更好的站位。

在这样的节目模式下,“全民制作人”成了属于观众的光荣使命,喜欢谁就pick谁,虽然区区每日9票(爱奇艺VIP每日18票,听说买农夫山泉也能投票)不是什么生杀大权,但确实影响着节目中选手的命运走向,并直接指向“谁能出道”这个终极问题。

“看综艺看出责任感”,一下子就将观众黏性提升了好几个度。这并非我自己胡诌,在节目播出前期,就有(细心的)网友将有女友和无女友的练习生分别做了标注,并喊话“不要pick别人家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粉丝的“认真”程度。

而为了回馈粉丝们的这种“责任感”,除了正片以外,《偶像练习生》在爱奇艺上还有大量相关的花絮、花边视频,虽说是周播的节目,但每天都会更新练习生们的生活、练习日常。这些零散、粗糙、生活化的短视频营造出的“伪零距离”状态进一步密切了粉丝与练习生的联系。

不过话说回来,我想应该不只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顾虑。毕竟受到节目时长的限制,每个练习生不可能都能够在镜头前充分展示,而戏份的多少又可能比他们的实际能力更加影响排名。拿打一开始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唱跳都没有任何功底的董岩磊来说,除了缥缈的“综艺感”之外,目前应该没人能跟他争倒数第一,但在第二期播出后,他排名第十,因为观众记住了他,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是练习生

受韩流的影响,国内观众对“练习生”一词应该已经不陌生了,很多本土娱乐公司也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练习生。《偶像练习生》之所以能够与国内外31家娱乐公司合作选拔新秀,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除了个别个人练习生之外,节目中的绝大部分选手已经签约经纪公司,并以公司的名义出现在节目中。这些公司中不乏大名鼎鼎的业内龙头,如最早在国内系统化培养练习生的乐华娱乐、王思聪旗下公司香蕉计划以及华谊、英皇等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大佬”级公司。

也就是说,《偶像练习生》中选手的起点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素人,这些现任练习生已经通过了公司的层层筛选,并有着几个月到几年的练习时长。这就意味着选手们虽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在评级考核中,练习生们的表现却稍稍差强人意。舞蹈动作不精准、Rap跟不上节奏、舞台表现力不足……若将他们与韩国原版《Produce》中的练习生做比较,高下立现。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练习生文化脱胎于韩国娱乐市场,相比起中国公司还在培养练习生的起步阶段摸索前行,韩国早已具备完备的练习生训练体系,而且原版节目中练习生的练习时常都是以年为计算单位,最长的甚至有10年之久的练习经历,所以在原版节目中的练习生自然能够展示出更加成熟的状态。

除了练习生本身之外,从大角度来说,公司借势节目也好,节目借势公司也罢,他们的联合能带来更具有优势的资源,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不管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坏事。

为什么是养成系

养成系偶像始于日本,知乎上有网友评价养成系就像酿葡萄酒,观众先被带进葡萄园看到一批幼苗,然后每天看园丁给他们浇水施肥,然后发现哎呀这一株长势喜人以后葡萄肯定颗粒饱满是顶级的酿酒材料,就这么辛苦耕耘了一年,酿酒师用你看着长大的,最喜欢的葡萄酿成酒,让你心甘情愿的买回去喝,还有一种成就感:我看着长大的葡萄终于成为了拉菲。

在中国,说起养成系,永远也绕不开两个团——TFboys和SNH48。虽然他们的早期养成方式不同(前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后者扎根小剧场),但一开始都是以相对接近素人的状态出现在公众视野,并且都与粉丝简历了长期的“共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粉丝心甘情愿地打开钱包。

(年SNH48第四节年度总选,鞠婧祎的粉丝们用.3票的惊人数字将偶像送上了冠军的宝座。以平均5元0.1票计算,鞠婧祎的这顶皇冠值一千三百多万)

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练习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养成系,一是因为节目中的练习生无论高低都有一定的基础,与完全的素人已经拉开差距;二是对于“养成”而言,金钱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时间,一档节目的播出,至多不过几个月,远远不足以让偶像与粉丝之间养成足够牢固的互动关系。

即是如此,《偶像练习生》为什么还要将“养成”加在它原本就足够冗长的前缀里呢?

因为它需要养成系概念下另一重要的特质——贩卖“梦想”与“努力”。

几年前,TFboys的“脑残粉”们的一句“发烧五十度还在坚持练习,他们已经很努力了”成为一时的笑谈,“他们可以不够优秀,但必须足够努力”向来是粉丝们被打动的重要原因。

毕竟,所谓“追星族”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记忆了,新一代的粉丝群体,以80~00后为主体,以《偶像练习生》中目前排名第一的陈立农为例,年龄在24岁以下的粉丝占比高达78.5%。

这个年龄段的粉丝大多是学生党,或是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消费能力,但却有强烈的互动需求。在他们眼中,等待节目更新的日子里翻看idol更新的日常或许就跟蛙儿子不在家时翻看它寄回的明信片一样。知道那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闪闪发光的TA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努力练习,实际上也是对粉丝自身的一种激励,而这种激励,也会进一步增强粉丝对偶像的“忠诚度”。

爆款综艺or实力偶像

依照以往的经验,国内选秀类综艺节目大多“高开低走”,后劲不足。实际上国内第一档copy《Produce》的节目《加油!美少女》在当时也算小有影响力,但节目中获胜的几位“美少女”在节目结束后就基本销声匿迹、各回各家了;在《燃烧吧!少年》中获胜的队伍也并未如天娱承诺的那般马上出道,而是一直等到节目结束半年多后才开始活动,但其间已经流失了大批粉丝。

相比之下从原版节目《Peoduce》出道的I.O.I(第一季)和WANNAONE(第二季)虽然根据规定只有一年的活动期,但其发行的歌曲在各大音乐榜单都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演唱会也好、综艺节目也好,活动期间的活跃度与影响力一直在线。

其实,借助综艺节目在出道前为团队积攒人气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推广手段,但在节目结束后能不能乘胜追击,或者经济公司想不想继续运营,才是对《偶像练习生》国内偶像市场的最大影响。

赞赏

长按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wh/12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