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这么多热带鱼你认识多少五
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这么多热带鱼你认识多少五
戳上面的水族圈 刚果扯旗鱼Phenacogrammusinterruptus 又名刚果霓虹鱼、刚果鱼。原产地:非洲刚果河水系。外形: 鱼体长达8-10厘米,纺锤形。头小,眼大,口裂向上。背鳍高窄。腹鳍、臀鳍较大。尾鳍外缘平直,但外缘中央突出。体色基调青色中混合金黄色,大大的鳞片具金属光泽,在光线的映照下,绚丽多彩,非常美丽。习性: 刚果鱼喜弱酸性软水,水质清洁,水温22-26℃。喜食活饵料。性好群聚,宜群养。也能和其他大小相同的鱼混养。繁殖特点: 9月龄性成熟。选择雄鱼体长8-10厘米,雌鱼6-8厘米的为亲鱼。雄鱼尾鳍外缘中凸,背鳍高尖;雌鱼色泽较浅,腹部肥大。产卵箱用大的水族箱,可放2组。水质清洁,氢离子浓度-nmol/L(pH5.6-s.8),软水。亲鱼入箱后2天如无动静,可降低水的硬度3度以下,提高水温1-2℃,加入金丝草等,以刺激亲鱼。1尾雌鱼产卵约-粒,卵无粘性,沉在草叶上或水底。受精卵经3-4天孵出仔鱼,再过2-3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但它们非常纤弱细小,要用过筛的“洄水”喂养
血翅鱼又名红鳍鱼、红翅鱼、红鳍脂鲤。原产地阿根廷。特征:体长4-6cm,体银白色,各鳍均血红色。饲养特性:易饲养,性情活泼,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对水质要求不严,适宜饲养温度22-24度,生存温度18-30度,喜成群活动,受惊时体色会减淡,饵料以活食为主。繁殖习性:雄鱼身体狭长,雌鱼腹部膨大,要求26-27度,中性水质,可在水族箱内放入金鱼草等作成的鱼巢,受精卵孵化期一般2天,3-4天后自由游动觅食
食人鲳别名:食人鱼或水虎鱼科种:脂鲤科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水温:22~28℃℃硬度:软水Ph值:弱酸性性情:性情凶猛残暴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侧扁,尾鳍呈又形。体呈灰绿色,背部为墨绿色,腹部为鲜红色。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以凶猛闻名。雌雄鉴别较困难。一般雄鱼颜色较艳丽,个体较小,雌鱼个体较大,颜色较浅,性成熟时腹部较膨胀。食人鲳的饲养方法体质强壮,容易饲养,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对水质要求不严,喜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力22~28℃。食人鲳的繁殖繁殖水温在26℃左右为宜。繁殖前可在缸底铺一层金丝草或棕榈丝,将亲鱼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经一天追逐后可产卯,卵榈性。产卵结束后,应将亲鱼及时捞出以免食卵。每对亲鱼每次产卵~粒,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仔鱼经48小时可游动摄食。食人鲳约18个月达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食人鲳的其它信息食人鲳的品种很多,现在水族市面常见的是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品种。该鱼全身呈龟绿色。成群的食人鳍常将误人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中的人吃掉。体长可达毫米。鲳鱼主要分:食人鲳和普通鲳鱼。食人鲳还有银盘食人鲳,银灰食人鲳、红食人鲳、斑点食人鲳等,形态及习性均与食人鲳相同.
最常见的冒牌货:红腹银鲳(也叫红翅,可以称之为白鲳,杂食性,杀伤力弱,价格低廉,是我国十几年前引进的肉用鱼种,前几年的“全国灭食人鲳”行动中95%以上都是这种鲳,有关部门也承认当年错杀无辜
分类
下面开始鲶鱼科鲶鱼科:大型鲶鱼类代表品种:代表品种:反游猫、狗仔鲸、帝王猫、鸭嘴鲶。鼠鱼类代表品种:豹鼠、熊猫鼠、绑眼鼠、珍珠鼠。异型鱼类代表品种:皇冠豹、直升机、小精灵、黑钻异型。等等反游猫学名:Synodontis原产:非洲的坦干伊克湖、马拉维湖、维多利亚湖、尼日利亚湖、尼日尔湖以及萨伊水系均有出产。一般成鱼体长5-40公分。适合水温:23-28℃。水质要求:总硬度(gH):6-11dGH,酸碱度(pH):6.5-8.5。反游猫是一种非常趣怪的热带观赏鱼类,它的色彩和体型都不是很美丽,但吸引人的是它游动的姿态--当它们明目张胆地肚子朝天敏捷地游动地时候,只要是看到的人都会发出一声惊奇的感慨,这也是反游猫吸引了众多水族爱好者饲养它们的原因。反游猫属于鲶科的Synodontis属,有许多不同的种类,色彩以及体型大小也各有差异。在饲养方面因为这些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出产地,因而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大致划分为两类:1.河川型反游猫:主要是指产自西非尼日利亚湖、尼日尔湖以及萨伊水系的反游猫。常见的种类有:满天星反游猫(S.angelicus)、黑翅反游猫(S.schoutedeni)等等。河川型反游猫在弱碱性-中性-弱酸性的水质环境都可以良好生活。其中一些小型种类不喜欢饲养环境中有过于激烈的水流,而中、大型种类却非常偏好,同时,这些中、大型种类也具有强烈的底砂挖掘能力。河川型反游猫长着细小的牙齿,它们会啃食沉木、岩石上的藻类,或是水草,它们的肠胃可以消化这些植物性饵料,但是它们其实并非是藻食性鱼类,它们是杂食性的,它们也会吃一些小鱼、小虾、昆虫以及新鲜的活饵,但动物性的饵料最好不要作为它们的主食。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喂饲的饵料要注意营养均衡,品种多变。同时,这些食量很大的鱼儿最好每天喂饲1-2次。2.湖泊型反游猫:主要是指产自西非坦干伊克湖、马拉维湖、维多利亚湖的反游猫。常见的种类有:花点反游猫(S.nyassae)、维多利亚反游猫(S.victoriac)等等。和非洲慈鲷一样,湖泊型反游猫适合的生存环境是碱性且硬度较高的水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质要求一旦不适宜,这些可爱的反游猫将无法展示它们独特的魅力,更不用说长久生存下去了。在食性方面,湖泊型反游猫和河川型反游猫差不多,但喂饲过多的红虫、赤虫等高蛋白动物性饵料也是会致命的。在饲养反游猫的方面:除了挑选合适食性、水质、温度以习性及要求的鱼类与之共养以外,更要注意体形大小是否过于悬殊,通常小型的反游猫种类的习性都是非常温和的,而一些中、大型的反游猫种类的习性会相当暴烈,甚至有极强的领域性,会经常发生冲突争斗。因而,在饲养它们的水族箱中,以沉木、岩石或其他装饰材料为它们构置一些隐蔽场所会更有助于它们的生长。在饲养反游猫的疾病方面:通常反游猫的体质在鲶科鱼类中是比较强韧的,而河川型反游猫比湖泊型反游猫的适应能力更强。反游猫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白点病,但作为对药物作用抵抗力极强的它们是应该很容易治愈的。另一点是反游猫都喜欢亚硝酸盐极低的水质环境,因而在水质开始恶化的时候,反游猫会有一些特有的对水质恶化的病兆表现。前期会表现为:体色变黑,没有光泽、双眼浑浊……此时就应该小心谨慎了!应该立即更换1/2容量的水,以及配合治疗细菌、治疗生虫的药剂进行急救措施。一旦转入症状后期,发生的死亡率就会非常高!表现为:口部发红、鼻孔上仰、触须下垂、有气无力……此时就可以说无药可救了。反游猫的雌雄鉴别和繁殖都非常困难。根据一些国外资料显示:一些种类的反游猫会在产卵季节,将鱼卵借助于口孵性慈鲷代为孵化,而这些鱼卵不慎被口孵慈鲷将自己所产的鱼卵一同含入嘴中孵化的结果就是,它们会提前孵化,先行孵化的反游猫幼鱼便开始吞食尚未孵化的慈鲷鱼卵维持生长,等生长到一定程度,自慈鲷嘴里游出来的时候,慈鲷的鱼卵反而所剩无几……反游猫鱼有打斗习性,因此,在饲养环境中,应多设置岩石、树根或沉木等必要隐蔽场所。反游猫鱼易患白点病,平时应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突变或恶化。所以定名为反游猫鱼,大概是因为它有别于其它鱼类,反其道而行之,特擅长仰泳,且游速快,姿态怪异,故而一直倍受水族爱好者的青睐
红尾鲶 红尾鲶Phractocephalushemiliopterus 又名红尾猫、富贵猫,狗仔鲸。原产地:亚马逊河,在当地是主要的食用鱼。外形:该鱼外型比较优美,头、背、胸、腹部扁平且阔,臀、尾部较侧扁且窄。小眼睛,大阔嘴。在嘴的上下有白须共3对,其中一对较长,常向前方伸展。该鱼体色基本上有三种颜色:背部的淡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鳍的桔红色。且分界极为明显,头及吻部很大,一条白线从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尾和背鳍均为胭红色,其他各鳍为蓝黑色,体态优雅。眼眶上半部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成鱼体长70~厘米。习性:红尾鲶性情温和能与人亲近,动作非常优雅,视觉很差,主要依靠它的胡须进行觅食的.活泼好动,需要较大的水族箱.性成熟期的红尾鲶能发出猫一样的叫声,饲养;很容易饲养,适宜弱酸性水Ph值:6~8左右,忌碱性水,水温25--26℃。喜食动物性饵料,如小鱼、肉块,鲜活冷冻均食,食量惊人,生长快速。应放于大型水族箱中饲养。新入缸的鱼和水温较低时会影响进食..这种鱼极为贪吃,对小鱼性情凶暴,能吃光同缸中饲养所有的稍小的鱼只.最好单独饲养.红尾鲶属夜行鱼,(经多年人工养殖后,夜行的习性基本改变了)夜晚很很活跃,喜欢到处乱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复杂的造景,更不要种水草之类.在夜晚突然开灯后,容易受到惊吓而撞缸。食量和排泄吴较多,需要加强过滤.红尾鲶能和主人很快的建立起亲昵的关系,见到主人后就摇头乞食,还可以让主人抚摩和用手喂食,象狗崽般可爱,故名:“狗仔鲸”。30厘米以下的亚成体小鱼,胃袋还没未发育完全,喂食过量或环境突然改变,以及受到惊吓之后会产生呕吐的应激现象.和鲶科的鱼一样,红尾鲶也容易吞食一些小型器械零件,但之后大多能自己吐出来.情形严重者也可以用镊子伸进胃袋中夹出来..鲶科的鱼因没有鳞片,所以不耐盐和鱼药.如果水族箱中加盐过量,它就会出现表皮粘膜落皮的症状!在给红尾鲶加盐和药物食需特别注意. 附记;容易因为加药过量和水质不良导致腮丝变黑死亡.泥鳅生命力极其顽强,在进入红尾鲶胃袋后的强烈挣扎也会造成刺激使红尾鲶呕吐.过去红尾鲶尾巴都很红,体色深黑,现在鱼的尾巴都不红,品质已经严重退化了
中文名迷你鸭嘴鲶俗名别名长须双鳍鲶拉丁学名dianemalongibarbis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繁殖方式卵生。濒危状态习 性常在水族箱底部活动,水质喜弱酸性软水,喜夜间活动体形特征体长8-10cm,体呈圆筒形,头部扁平似鸭嘴,尾部侧扁,嘴上有两对长须,背鳍分为前后两个,体表有上下两列骨板鳞。体色浅褐色,体侧从眼睛到尾部各有一条黑色纵带,腹部银白色。食 性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红虫等。领域性饲养难度水温26-28℃硬度5-10dGHPh值6.0-6.5
清道夫简介:“清道夫”原产拉丁美洲,属鲇鱼科,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体大,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口唇发达如吸盘。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体格健壮,易饲养。饲养水温22~28℃,水质弱碱性硬水。饵料以藻类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清道夫”是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0至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而且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没有天敌。产地:巴西、委内瑞拉食性:杂。清道夫长大以后食量很大,经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鱼食,鱼虫,更会吞食鱼卵,甚至吸咬七彩,需要注意。外形: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绪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毫米。饲养:本种鱼的饲养很简单,几乎只要是水就能养活它们。但是要养好它们最好还是给予它们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习性: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同类之间有时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雌雄鉴别困难,性成熟的雌鱼腹部比雄鱼略膨胀。繁殖: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其他:大家饲养它们当然是为了它们能将水族箱里的残饵、污物消灭掉。但是实际情况是不是能让大家满意呢?对不起答案是否定的。它们绝对不是吃眼前亏的家伙。当有营养而且美味的汉堡、鱼虫放到它们眼前的时候,它们是绝对不会看上那些残饵污物的,哪怕只一眼。同时,作为清道夫它们绝对不能说是很好地品种。它们会啃咬水草,它会将它们咬得象渔网一样。另外,它们会袭击其它鱼儿,尤其是七彩。它们会附在七彩的身体上啃咬它们的鳞片清道夫也经常用于比喻一些清洁卫生的动物或者人,比如就有人就把屎壳郎称为清道夫。忠告:实际上这种鱼并不合适当作清道夫,虽然它们叫清道夫。所以不要将它们当清道夫饲养还是要安全得多
蓝鲨也叫斧头鲨、虎头鲨,属于鲶科鱼。原产地:泰国、马来西亚体长:8~15CM,野生鱼长达50CM性温和,食饵杂,食量大,生长极迅速,此鱼常把水弄污浊,影响观赏效果。1、体型与体色。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四种。前三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色的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红鲨鱼即水晶巴丁鱼,多作观赏鱼饲养。2、适应性与食性。淡水鲨鱼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弱。适温20℃—34℃,最佳生长水温26℃—32℃,水温低于18℃时活动缓慢,反映迟钝;水温低于12℃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3、生长与繁殖。淡水鲨鱼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3cm—4cm)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kg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年—4年,体重达3kg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蓝鲨的雌雄鉴别很难,并且蓝鲨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只有在繁殖其间,从雌鱼略显膨胀的腹部才能鉴别出其特征,其他时候很难区分。公鱼的背鳍更尖,胸鳍宽,臀鳍、尾鳍更长一点,身体比较瘦,母的身体较丰满。但这并不一定准确无误,只能作为参考
成吉思汗鲨和蓝鲨的区别:成吉思汗有2种一种是黑色成吉思汗pangasiussp.黑色成吉思汗的腹部略带点蓝色还有一种是普通成吉思汗pangasiussanitwongsei都是能破米的大家伙蓝鲨pangasiussutchi我们这里有叫虎头鲨虎鲨蓝鼠鱼野外的蓝鲨能长到1米但是现在似乎很少看见那么大的个体不知道是不是人工繁殖改良的原因还是水体过小我们来看蓝鲨和成吉思汗的头部这是蓝鲨的头
成吉思汗的嘴巴上颚长得明显些而且从上面看成吉思汗的脑袋要宽些
再看最明显的区别胸鳍腹鳍背鳍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背鳍又高又直而且背鳍的那支骨头很粗大胸鳍腹鳍背鳍有明显的拉丝(漂翅)而蓝鲨的各鳍相对较小没有拉丝这是蓝鲨
再看尾巴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尾鳍一般是不会黑白那么分明,蓝鲨是杂乱交错的。成吉思汗在受惊的时候尾巴和体色会变浅色这是蓝鲨
下面这条黄金蓝鲨,蓝鲨的金黄化个体,注意看他的尾巴有些下垂。在蓝鲨缓慢游动的时候或者完全放松的时候会把尾巴略略下垂漫漫游或者原地游。成吉思汗是不会经常把尾巴下垂的。还有就是食性的区别,成吉思汗捕食很厉害,蓝鲨只能捕食体形和他差异很大的小鱼,成吉思汗可是容不下嘴也要试试的主
成吉思汗其实鲨型鲶还有一些品种比如扁加狄斯鲶湄公巨鲇这些鱼长得更象以后我们再漫漫学着去区别吧
异型鱼,也写作异形鱼,顾名思义,这是一类体态另类的底栖鱼,英文名称为Pleco,通常是指分类学上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鲶形亚目(Siluroide)-吸甲鲶科(Loricariidae)的鱼而言。在分类上,他们也是不容易鉴定的鱼类之一,除了幼鱼的外貌会随着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就算是同一品种的成鱼,雌雄两性的体形、体色和花纹也有可能相差甚远,常常会有同一品种成鱼的雌鱼和雄鱼以不同的俗名在水族市场流通。 从低海拔的河口,到数千公尺高的深山溪流,整个南美洲都有异型鱼分布的踪迹,范围主要是以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及东部为主,秘鲁、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乌拉圭等都是异型的输出来源国,其中以亚马逊河支流极多的巴西盆地为最大宗,而随着地理位置与环境的不同,所产出的异型品种间的差别之大,只能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 目前已经鉴定出来的异型,在记录上已超过70个属,多种,而且一直有新的品种被命名出来。为了方便进口商及水族馆采购,喜爱异型的德国人特别以L-numbers(L指的是吸甲鲶科的鱼)及LDAnumber来编号。不过,由于缺乏对这类鱼的科学研究,有时会有同一种鱼会有二个以上号码的情况出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就现今的观赏鱼市场来看,异型大致可分为坦克、大胡子、直升机、皇冠豹、达摩等几个系列。除了琵琶鼠(清道夫)等少数品种之外,大多数的异型都是邮南美洲的河中捕捉,再输出至各国贩卖,所以,是不折不扣的“野生”鱼
来源:翱樾酯黔沔雒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fz/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