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郑瑜仁丹middot人丹仁丹的传播
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郑瑜仁丹middot人丹仁丹的传播
“仁丹揀撰高贵药料,系所虔心修合,以故居常服此丹,能开胃消食防疫解毒,并补气血,转弱为强。而其味清秀,其香馥郁,能除口热口臭,并祛烟毒酒害。”
“小包日金五钱;中包仝拾钱;大包仝贰拾五钱……”
《申报》年5月31日(星期一),第一张第八版在“大礼服商标”下面,除了一句英文的广告语“Themostrefreshingmedicine.”外,还用罗马拼音注明了仁丹的生产厂家“MORISHITACo.OSAKA.NIPPON”(即“日本大阪森下公司”)。在我接下来的文章里,将会出现另一个对于仁丹来说至关重要的公司的名字——东亚公司。它被认为是仁丹在中国攫取金钱的大本营,有些史料勾沉的书籍中,甚至还这样描述东亚公司:是年,利用‘仁丹’代理商东亚公司在上海开店之际,《支那贸易案内》作者长谷川樱峰组织了一个由六七十名日本青年组成的‘东来负贩团’,在中国宣传、推销日本药品、化妆品、日用百货。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1月第一版,P77显然,东亚公司已与“仁丹”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仁丹代理商”几乎成了它唯一的身份标识。然而,年5月31日的《申报》“仁丹”广告上,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整个广告的下面,还隐着一行小字“经理批发:上海河南路乐善堂。”并未发现“东亚公司”的丝毫踪迹。这个乐善堂,全名叫做“乐善堂老药房”,自年代起便在上海的河南路老巡捕房旁开业,其历史之长久和影响力之深远,并不亚于东亚公司。在陈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一书P61上写道:“(年)3月13日,乐善堂书药铺正式在英租界河南路老巡捕房旁开业”。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老上海行名辞典(-)》,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2月第一版,P上写道:“Rakuzendo乐善堂老药房CHonanRd.(-)”因后者的依据是《字林西报》从年至年每年印刷一本的《行名录》,而当时的《行名录》可能按照报纸广告或其他途径编撰而成,出现差错的几率略大,故采用前者说法。虽然年5月,在武汉公开的昭和四年(即年)所制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军事秘密地图”表明,乐善堂是日本若干大小间谍盘踞多年的巢穴之一,乐善堂主人岸田吟香的灵位还在东京的靖国神社里被供奉着,年年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虔诚拜祭。但如果我们仅从生意的角度来考量乐善堂,无疑它是成功的。(参见《文史春秋》年第2期《日本早期侵华活动的巢穴》一文,作者刘亦实。)乐善堂本部是年成立于东京银座的专营眼药“精錡水”的乐善堂药铺,上海作为各国商人的必争之地,其市场优势激发了乐善堂的主人岸田吟香在上海发展事业的热情。于是,岸田吟香在上海也靠着“光明精錡水”起家,在《申报》上大肆宣传时,这样写道:“日本处扶桑之东,古称蓬莱,中多仙山灵水,间产奇数异草,故医亦多神手。本堂在日本东京开设有年,所选制各种良药俱系祖传秘方,而眼药精錡水之一项,尤加意修合,神效异常,是以名弛远近。”引自陈祖恩《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1月第一版,P62与此同时,还因为上海地处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狭人稠,夏令熏蒸”,开埠以后都市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淫靡之风日益加盛”,花柳与痧症的患者特别多。在仁丹之前或与仁丹同时,乐善堂也销售或代理多种汉方药丸:东方公一粒金、广济至宝丹、急救时疫灵丹、秘方紫雪丹、宝丹……等等,在宣传话语里,各个都是起死回生、专治伤暑、其效如神的灵丹妙药。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和东洋商品输入我国主要以药品和香烟为主。广告形式也多采用路牌广告和招贴广告。路牌广告多画在墙上,以文字为主,形式简单。招贴广告一般在海外印刷,再运抵中国张贴。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信息传播速度快捷、信息容量巨大的报刊广告成了海外商人做广告的理想媒介。他们一方面持续使用过去的路牌和张贴广告,一方面开启了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广告史。随便翻看那时的《申报》广告,洋货在中国反客为主,占据该报主要地位。在中国的报纸上,形成了列强国家进行广告角逐的场面。如上所述,在同一时期,仅一家日商公司就有如此众多的差异化极其微小的产品,而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也不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化,那么,仁丹何以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并有持续性的影响力?答案只有它提供了品牌的差异化,这是应对产品过于同质化的一方利器。仁丹在来到中国后不久就改变了它那洋味太重的广告式样。在年6月28日的《申报》上,乐善堂花了几乎整个版面为仁丹做广告,而这一次,已不是单纯的自吹自擂式的叫卖文字和一个大礼服商标,而是选取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绘制成图,被放大的大礼服商标左右各三幅:首幅为一家丁扶着行将晕倒的男主人,戴礼帽、穿制服的外交官赶紧送上仁丹,配文字说明“头痛眩晕昏迷霍乱等症,直服仁丹二十粒,立奏效。”第二幅为一清朝官员打扮男子以手抚头,坐在桌前,一老妪探身送上一包仁丹,配文字说明“精神郁结、元气沮耗、心思郁闷等时服仁丹五六粒,忽觉心气爽快,灵验如响。”第三幅是一在波涛汹涌之海上行进的轮船,一男子在船头呕吐不止,随从二人紧张万分,一人奉上仁丹,配文字说明“搭乘轮船火车轿车等时,或喝酒吃烟之前后服仁丹五六粒,绝无眩晕呕闷酒害烟毒之患。”第四幅是一男子躺在床上,表情痛苦,而穿戴整齐的外交官正从门外徐徐进入,配文字说明“伤暑中寒,水土不服等续次服仁丹二三十粒,灵验立显。”第五幅是一男子跪在地上,对着面前的脸盆狂呕不止,边上一妇同跪,轻拍他背,配文字说明“吐呕痢泻最烈,亦服仁丹三四十粒病立治,又常服此丹全免恶疫感染。”第六幅是三个乡绅模样的中国人正准备接过外交官手中的仁丹,配文字说明:“当武官辨绅缙淑女管事学生爱酒爱烟等人,及无论老幼男妇,每日服仁丹十粒,大补气血,转弱为强,必得长寿。”《申报》年6月28日第四张第八版图中除彬彬有礼的大礼服外交官外,其他所有人物衣着、场景布置,都是绫罗绸缎、字画楹联、雕梁画栋……皆呈现一派平易近人的中国风。式样改弦更张后的仁丹广告,既强调东瀛神丸的特殊性,也设身处地地将自己融入中国社会生活化的情境里,诚挚十足地表现“为中国而制”的博大情怀。更为夸张的是,仁丹还曾巧妙地借壳于中国传统故事,二十四孝被一一图解,每图配以相应文字,每页6格,4页连成一套,很像放大版连环画,简直堪称脍炙人口。本文原稿发表于《印刷出版与知识环流——十六世纪以后的东亚》
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博物馆编
经郑瑜老师授权在本公号刊发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会通与中和」万物启蒙年度全国联盟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第二届学术年会,郑瑜老师将做主论坛演讲。会议详情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fz/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