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

周星驰是个合格的赌徒么你不知道,美人鱼


《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周星驰在两次的对赌协议中都“败”下阵来。那么,传说对金钱格外“计较”的周星驰,怎么会屡败屡战呢?站在周星驰对面的发行方,又是使出怎样的必杀技,从而夺得最终胜利的呢?

自从两鬓生白发,周星驰内心的赌性就开始野蛮生长。

3月3日,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向全国各院线公司发出通知,2月8日上映的《美人鱼》宣布公映秘钥延期至6月8日。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已逾33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个月中,票房神话还将被续写。

▲《美人鱼》导演、制片人。

坐拥如此高的票房,却还是出现“星爷赔大了”了的说法。原因就是这一次,周星驰又同《西游降魔篇》上映时一样,选择了对赌协议、保底发行。只不过,《美人鱼》的保底发行价格一度在业内被盛传高达20亿元。这一数字,近期被证实在16亿—18亿元。无论如何,这个前所未有的保底价格,还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

当然,33亿元的票房收益,也使得周星驰的底裤尽显——这一次他又赌小了。不过,《美人鱼》如此超额完成预期,在业内也属先例。那么,在资本运作之外,是什么因素让周星驰“输”掉赌局的呢?

1对赌协议:再玩保底发行

《美人鱼》票房神话背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制片方与发行方之间的“天价”保底发行协议。

保底发行在北美主流发行公司和院线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近两年也逐渐有制片方尝试以这种方式同发行方合作。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制片方与发行方在电影上映前签订一个协议,商定一个数额,制片方可以提前锁定这笔收益。实际票房一旦超出这个数额,发行方根据协议优先获得相对有利的票房分成。

这个招数周星驰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早在《西游降魔篇》上映前,星爷已经进行了一次动静极大的保底发行,他和发行方华谊兄弟签下5亿元的保底协议。这就意味着,即使电影的内地最终票房低于5亿元,华谊也必须按5亿元和制片阵营结算,而发行方本身除了拿到约为票房5%的发行代理费外,拿不到一分钱票房分账;相反,如果该片票房超过5亿,那么华谊不仅可以回收所有的先期投入,还能跟投资方以7:3的比例分账超出部分的票房收益。《西游降魔篇》的最终票房为12.48亿元,华谊可算是赚得盆满钵满。

▲《美人鱼》票房破纪录的过程。

华语电影市场学习好莱坞,出现保底协议,自然是因为现在电影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官方公布的数据是亿多,按照平均20%的发行分成来估算,发行的总盘子是88亿。这样的市场下,发行公司当然不满足于只拿发行佣金。同时,这样的保底协议也是制片方给自己上了个保险,只是,风险降低了,一旦片子卖座,超出保底价格的部分收益,也相应降低。

比如北京旅游与中影股份北京发行分公司为《心花路放》保底5亿元左右,票房达到了11.7亿元,发行公司赚得不亦乐乎。再比如博纳影业为《后会无期》保底3.5亿元发行,票房超过3.5亿元的部分拿40%,该片最终票房6.3亿元,博纳影业也盆满钵满。

然而既然是赌局,并不是每一部电影的发行方都能如此幸运。姜文的《一步之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万达开出了10亿的保底协议。然而,片子出来后,票房冲到5个亿,就因为口碑的一边倒而迅速止步。万达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

与之相反,《美人鱼》不仅结局皆大欢喜,且保底价格超乎想象。18亿人民币的保底价格估测,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和和(上海)影业有限公司(下称“和和影业”),作为这次《美人鱼》的主保底方名声大噪,成了各大媒体追逐深挖的焦点。

有消息称,和和影业具有私募背景,此次动作或许就是由操盘手或私募操盘。另外,光线传媒和龙腾艺都(北京)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认购由和和影业牵头设立的基金产品,参与到保底中。

一系列堪称完美的资本运作,是将《美人鱼》这艘巨轮推向风口浪尖的第一把火。

▲周星驰破天荒地跑满全国20场路演。

保底发行在华语电影市场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仍然是传统发行渠道的新玩法而已。《美人鱼》的天价保底发行只是第一步,保证稳赚不赔。也不仅是因为星爷破天荒地站足全国20场路演的台、亲自把关宣发事宜,也绝非“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情怀贩卖结果。

在发行这一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除了较之《心花路放》、《一步之遥》等电影的保底发行方的传统影视公司,此次《美人鱼》主导保底方和和影业的背后是基金公司更擅长资本运作,猫眼电影作为《美人鱼》联合出品方,在该片发行过程中实行的“24小时立体发行”模式,对推动其票房爆发功不可没。

2猫眼电影“作怪”:24小时立体发行

《美人鱼》票房一路狂飙,背后众多推手之一的的猫眼电影开始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fz/94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