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51139294638105&wfr=spider&for=pc《美人鱼》5.6分
◆◆◆◆◆
开寅:7分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电影理论博士。电影理论学者,电影编剧和电影项目策划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周星驰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孤例。一个内藏超强不能抹去的一贯性个人特点的导演,同时可以做出商业性这么强的片子卖这么多票房,前无古人,而其后也很难有人能同时做到这两点。
从《功夫》开始,他的电影里就暗含着某种以无厘头形式出现的让人极度生理不适的恐惧悲剧色彩,无论题材如何千变万化,外在形式如何的娱乐,这个带虐心港式哥特色彩的恐惧悲剧情绪贯穿了他导演的每一个喜剧。我觉着这就是法国人定义的「作者范儿」。
作者意识其实不单单是在电影里谈谈社会问题,来点儿少见的个性色彩,玩弄一下电影技术技巧或者追求一下宏大的价值体系就可以形成。它和创作者自身的养成式思维构成、情感模式、感受体系和所采取的极具个人色彩的表达方式紧密相连,需要的是天赋、独特的思路、近乎固执的价值观和一些良好的尺度均衡感构筑的综合体系。而奇怪的是,它有时并不和影片本身的质量成正比。
《美人鱼》的外在形式并没有特殊之处,故事、人物、笑料,甚至是主题都是为人所诟病的「老梗」,但周星驰总是能在不同的题材里,找到把自身思维特性和其特有的古怪病态的情境生态植入的手法和思路非常震撼,能做到这一点的,环顾整个现在华语影坛可能不超过五六个人。这有非常值得琢磨的美学和方法论价值,它比仅仅循规蹈矩地拍好一部电影更有难度。《美人鱼》的魅力也在于此。
◆◆◆
王昕:7分
电影研究者
位于人和鱼之间的人鱼,是人和自然这组「内部」和「外部」的分界线。人鱼作为闯入现实的一小片实在界,让符号网络禁止的「跨阶级之爱」成为可能,对于将现实逻辑变形放大的周星驰电影,它既是一种奇迹式的降临,也是被追逐的猎物,更是承受癫狂过火的张力节点。
在大多影片中,它往往是一种技艺(真正的赌术、演技、厨艺、功夫、降魔之法),《长江七号》和《美人鱼》中则是具象化的生命(外星人、人鱼),前者可以用不断升级和顿悟的方式掌握(外人变为内人),后者则渴求一种见证(扩大既定世界的范围)。
影片最后用环保话语和海洋科学将美人鱼回收进了符号网络,但在它被意义的投影捕捉之前,存在一个「灰色无形薄雾」涌进的瞬间,那也许动摇过贺岁档的腐烂与确定。
◆◆◆
◆◆◆
刘宇清:7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影片的故事、技术堪堪及格。周星驰的电影拍到现在还能结合世事观照内心,实属不易。不管星星是否无敌,但我相信他是真的孤独寂寞。我家八岁的小孩看完电影后说:「这个电影把真实和童话故事合在一起,我只看懂了童话,没有看懂真实!你们大人可能看到了真实,不一定看得懂童话。」我真的说不清自己看见了什么,就听听孩子的判断吧!
◆◆◆
云中:7分
导演、影评人、《电影公嗨课》创始人
《美人鱼》有着非常熟悉的周星驰味道,尤其是从《功夫》开始成熟的镜头语言体系(片中还保留不少功夫的配乐)。当然有硬伤(女演员),也可以批评他不思进取、只有老梗,但老字号从来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味道。在这个香港导演都为了钱改变自己北上的年代,周星驰为了钱并没有改变自己,你觉得哪个更好?
◆◆◆
汽车大师:7分
电影撰稿人
还是熟悉的那个周星驰,无厘头段子信手拈来,比如暗杀那场戏笑点很俗,节奏、火候的拿捏却是炉火纯青。可惜终究逃不脱合拍片魔咒,除了环境嫁接的水土不服,整个演员班底比经典周片差了太多,尤其是挑大梁的女主。哪怕是邓超、罗志祥这些演得不错的,终究像是研习DVD无数遍的模范秀,缺少风骨。
◆◆◆
◆◆◆
奇爱博士:7分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文慧园路三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fz/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