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夏天还热的,除了世界杯,就是《创造》。
明天(周六)就是《》最后总决选,和世界杯一样PICK出最后11人。
表妹已经夹着荧光棒冲向了杭州决赛现场
诚实地讲,Sir没看过这档节目。
但从这档节目制造的周边话题看,它似乎还是与过去流行的中国选秀一个样。
什么样呢?
即努力大于实力,话题决定人气。
用Sir上一次看的类似节目,《好声音》为例,即唱一首歌5分钟,但选手在台上叨逼叨自己如何艰苦地站上这个舞台,用了15分钟。
这样做当然不是什么大错,其流行肯定也是抚慰到某种集体无意识,但恕Sir直言,这样的节目,选出来的选手,绝大部分就是“流星”。
口水退去,十有八九就是裸泳。
是的。
关于“中国选秀”的赞美太多了,我们来听点不一样的。
P.S.有些话固然偏激,但话糙理不糙,爱之深责之切
文
韩梅梅
Sir电影已获权转载
最近《创造》实在太火了。
即使没看节目,相信你也不会陌生。
毕竟,流量时代,娱乐圈新人和巨星只差一轮微博热搜的距离。
王菊爆红争议,杨超越粉黑大战……观众忙着站队,忙着道德审判。
我就不懂了,在中国,为什么任何一件事都能演变成三观对立?
我只是想看个选秀而已。
选秀不是比才艺吗?请问还有人关心他们的实力吗?
中国式选秀,真丑陋啊。
1
-THEFIRST-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都翻拍自韩国的《produce》。
位左右练习生才艺比拼,4轮筛选,最后选出一支9/11人的出道队伍。
这些年,中国的电视台和视频平台没少复制韩国节目,我们早已见怪不怪。
这些被本土化的内容还都有一个通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抄”都抄不到人家的精髓。
《偶像》和《创造》也不例外。
作为一档选秀节目,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参赛选手唱歌、跳舞、说唱的实力比拼,《偶像》却成了比颜值、比人设,甚至,比家境。
《偶像》一期节目3个多小时,一半的时间用来比赛,一半的时间用来耍宝。
选part时,选手们会笑嘻嘻地打作一团,还有人表演冷笑话,excuseme?
这些不必要的镜头往往得以完美地呈现,一到比赛现场,镜头、灯光乱晃,满满的夜店风。
选手们最爱说热爱舞台,舞台要炸,那你们动作跳齐了吗?
我完整地看了12期节目,你问我谁实力比较好,脑子里一片空白。
蔡徐坤一直蝉联C位,实力很强?
我不知道,我只记得他宠粉,口头禅就是ikun(粉丝的昵称)。
“这首歌是写给ikun的,ikun让我多吃点,这是ikun替我选的……”
陈立农?笑容很美。
朱正廷?说是很会跳舞,但我只记得他人很好。
王子异?很佛。
所以,他知道自己是来比赛的吗?
在《偶像》里,实力不重要。它算不上王牌,甚至,连敲门砖都不是。
有选手一出场开原唱表演唱歌,跳舞、rap也都零基础。
常规的选秀节目,这样的人根本站到不到台上,而在《偶像》里,他却刷完了一半的赛程,还收获了导师队友不少的褒扬。
你说他努力?0分到10分的努力,是有比较珍贵吗?
《偶像》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比赛?
节目组娱乐至死的取向,还是受限于选手们整体水平?
它号称是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最后却只做成了偶像真人秀———一场属于上位圈偶像的真人秀。
每次发布排名,前9位基本没动过。一场没什么悬念的选秀,想想真是魔幻。
《偶像》没买版权,全盘抄袭了韩国《produce》男版,被原制作公司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jj/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