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

泰国循环农业与有机肥资源利用的发展与启示


中国有机肥协会

提供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为加强中泰两国农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土壤肥料工作互动,年9月,循环农业与有机肥资源利用交流团一行5人赴泰国就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访问交流。在泰期间,交流团访问了泰国农业部土地发展司、农业司,通过参观泰国土壤博物馆,访问土壤生物技术实室、KhaoHinSorn皇家发展研究中心和走访当地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及农户,全面了解泰国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推广的经验做法。

1.泰国农业概况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国土面积51.31万km2,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季、雨季、旱季三季。年均气温24~30℃,年均降水量mm,总人口万,耕地面积3.4亿亩。泰国地貌类型多样,北部高山与平原交替,土壤易受侵蚀、表土易流失,难以用于农业生产;中部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潜力大,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此;南部是狭长的半岛,由于毗邻海洋,气候潮湿,土壤一般为红壤或黄壤,侵蚀严重,母质裸露,肥力低下。

泰国肥料年需求量在万t左右。国内化肥生产较少,90%以上的化肥需要从韩国、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因此,导致泰国化肥昂贵,作物种植成本高,也为泰国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创造了条件。

泰国农业部下设有土地发展司、渔业发展司、农业发展司、畜牧发展司、灌溉司、国际合作司、农业推广司和土地改革司等。其中,土地发展司负责全国土地规划利用、水土保持等工作,在全国设有12个区域办公室,区域办公室下设有64个工作站;农业司为科研部门,开展植保、土肥、种子等农业科研工作;农业推广司负责种植业技术推广。每个司根据需要在全国设立直属办公室,业务范围因不同省份和区域而异。

2.泰国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依法管理肥料,规范肥料生产、经营和施用

受国内化肥产能不足的影响,泰国化肥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量由年的万t增加到年的万t,进口总额约亿泰铢,泰国化肥进口量约占化肥用量的95%。受此影响,泰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肥料法案B.F.》(以下简称《法案》),其后又进行了修订,对国内化肥领域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法案》规定泰国实行生产、销售、进出口肥料登记许可制度,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以保障泰国肥料行业有序发展。

从《法案》具体内容来看,一是明确了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单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等)的定义,明确提出肥料委员会是肥料管理的主体,负责化肥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及进口许可证的管理,并对肥料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细化。二是明确了肥料登记许可证分化肥生产许可证、化肥销售许可证、化肥进口许可证、化肥运输许可证4种类型,规定了肥料登记许可证申请程序和有效期限,并对肥料许可证使用范围、标识标签内容、生产销售地点条件、法人要求、补办程序等事项进行了规范。三是对化肥质量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不合格化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评价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四是对肥料登记许可证的通告、执法、废止等情况进行了规范,根据规定,肥料管理人员享有在工作时间内进入化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的生产、销售或进口地点取样检查的权利。

2.2鼓励有机资源利用与技术推广,推动有机肥综合利用

泰国政府十分重视有机资源的利用和有机肥的推广,据泰国农业部统计,年,泰国有机肥

产量98.8万t,其中农作物秸秆36.5万t,占到总产量的36.9%,堆肥28.8万t,占到总产量的29.1%,厩肥、生物有机肥和绿肥分别为12.7万、10.5万、10.4万t,分别占到总产量的12.8%、10.6%和10.5%。原料方面,动物粪肥主要来源于小农户散养的牛、猪和鸡的粪便,堆肥原料主要包括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木薯秸秆,绿肥主要是太阳麻,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水稻、玉米、甘蔗和菠萝等。

在泰国,农业部兼具了有机肥的研发、生产和推广职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物有机肥、有机肥的研发和推广。以土地发展司为例,依托总部位于曼谷的土壤生物技术实验室,政府已经研发筛选了LDD1、LDD2、LDD3、LDD6、LDD7、LDD9、LDD11及LDD12等8种微生物产品,分别从供应作物养分、改良土壤环境、调控土壤微生物等多个途径促进农作物生产。政府积极探索科学、便捷的堆肥方法,利用研发的微生物菌剂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以及水果、蔬菜、鱼等加工后的废弃物制造有机肥,并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示范进行验证,为大范围推广应用打好基础。此外,政府组织技术工人生产LDD系列土壤微生物菌剂,通过省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免费发放给泰国农民,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施用LDD系列产品开展培训,大大提高了该项技术的到位率。

2.3引导有机农业发展,增加种植者收益

泰国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约占农业产值60%。其中最重要的是水稻和天然橡胶,二者约占种植业产值40%左右,此外,占比较大的还有甘蔗、玉米、香蕉、木薯等作物。泰国属于外向型农业,农产品出口是泰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复苏影响,对泰国出口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泰国政府也在积极鼓励、引导有机肥农业发展。

泰国的有机农业大多以合作社形式和农场形式组织生产,受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很难开展有机农业种植。与此相比,农业合作社优势非常明显。以水稻为例,一方面,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采取集约化的机械种植技术,大大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产品也拓宽了销售的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和收益;另一方面,合作社便于开展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和管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也得到了更多客户的青睐。泰国以农场形式开展有机种植则是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单个大农户农场、公司农场、政府农场项目、农户与公司合作农场和农户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农场等类型。在农作物种过程中,农场主将农作物秸秆、水稻稻糠、畜禽粪便、餐厨垃圾、水果残渣等物料分类,利用农技推广部门免费提供的微生物制剂,生产制备有机肥料,将生产的有机肥施用于稻田、香蕉园、果园,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品质,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3.启示与建议

3.1加强施肥技术推广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如政府从肥料品种研发开始,组织科研技术人员不断改进肥料配方,大规模开展肥料的试验示范筛选肥料品种,充分利用地方分支机构力量,大力开展施肥技术培训指导,组织、筛选、培育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土壤医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施肥、生产水平。我国化肥用量总体偏高,部分地区、部分作物施肥不合理现象突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我国应加大对施肥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围绕科学施肥工作,增设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加快研发肥料新产品,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以施肥机械为重点,引导企业围绕配方肥料、有机肥料、新型肥料等产品,研发适用于不同规模生产主体的机械,提高施肥的精准化水平,细化各地科学施肥主推技术模式,加大有机资源利用和有机肥推广力度,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3.2重视有机肥资源利用

目前,利用有机废弃物堆沤发酵肥料在泰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将政府发放的免费菌种与有机废弃物混合发酵,制作堆肥或有机液体肥料,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水稻等作物上,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化肥用量,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t,但综合利用率不到60%;年产生秸秆约9亿t,其中约20%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然而据专家测算,到年我国有机肥市场总需求量约为万t,依照目前的生产水平尚有万t的增长空间,畜禽粪污、沼渣沼液、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潜力巨大。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发展,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切入点,创设有机肥资源利用重大项目,引导农民重视有机肥施用;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加大有机肥资源利用方向研发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资本助推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创新动能,以市场为导向,设立有机肥资源利用专项基金,推动一批有机肥施用新产品、新设备产出并落地转化。

3.3打造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为加强农业现代产业发展,泰国政府集中打造了包括Khao-HinSorn皇家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6个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为合理运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恢复林业,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创建了样板和标杆。基地设有博物馆、种植示范区、畜牧示范区、水产示范区、有机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生产区等多个区域,为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生产经营培训、栽培养殖技术培训、动植物繁殖技术服务、土壤改良技术服务等提供条件,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我国应加快创建一批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围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集成推广应用,开展试验、展示与示范,通过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组织农民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技推广》年第1期

作者:徐洋、辛景树、卢静、刘雁南、李燕婷(版权归作者所有)

?快来看!有机肥的多种生产工艺

?中央财政安排3万元支持甘肃省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9月1日施行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及登记指南

猛戳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jj/44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