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90828/7422870.html医院订阅哦!
如今这猪病是越来越难瞧了,打苗、注药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于是乎,生猪胴体存在“针眼肉”的问题也变得不足为奇了。
啥是“针眼肉”?
顾名思义,“针眼肉”就是猪在打针后对疫苗或药物吸收不好,或者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技术不过关,导致针眼感染、化脓形成的分散状小脓包。特点是隐蔽性强,从外观难以鉴别。猪本体吸收不良、注射人员操作不当是主要原因。多见于猪的耳后皮下和颈部肌肉处。
“针眼肉”有啥危害?
首先,“针眼肉”的出现,标志着你的苗钱或者药钱基本白花了,机体没怎么吸收,能发挥多少效用?
而且,药没吸收,病就治不好;苗没吸收,体内便无法产生相应的抗体,你的猪就成了“漏网之鱼”,感染病原的风险相对更大了,成了猪群中抵抗力差、容易发病的“不定时炸弹”!传播流行病的“危险分子”!是不是很恐怖?
再者,身上带个“瘤子”,换谁谁能舒服?如果碰上感染、化脓,就更别说了。身体不得劲儿,吃嘛嘛不香、觉也睡不好,拿啥长肉?不多提了,这就够受的了。
咋能避免“针眼肉”?
一是端正工作态度:打针前对注射部位做好消毒,防止感染。二是提高注射技术:找准位置—选择毛细血管丰富的地方;掌握好深度—扎得浅,容易扎到皮下脂肪层(大约1.5公分厚),扎得深则可能扎到骨头上,都会形成“针眼肉”。
另外,油佐剂疫苗注射后容易形成脓包,应选择正规大厂家的产品,确保质量,购买后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使用前一定要恢复至室温。还有,油佐剂疫苗一般接种剂量大,且需多次免疫才能达到保护效果,如果两次打苗间隔时间短,应选择在不同位置,比如左右侧交替,避免可一个地方扎针造成鼓包。
爱普罗斯每日资讯精准预判帮您抉择篇篇原创只做唯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jj/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