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释成观法师撰註
慧律法师主讲
讲题:(前二十四圣)
日期:.12.03-02.11
页,倒数第三行,经文:这个数术就是天文跟地理。简单讲就是方便,如果有众生爱好这个天文、爱好这个地理,那么,摄卫自居,说:摄卫自居,这个“摄”简单讲,就是摄身心;那么“卫”简单讲,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我们讲的叫做固精气,固精养气叫做卫。就是说爱惜自己的生命,懂得调身,懂得种种的药、药物;用今天来讲,懂得阴阳、懂得调药,就是这个意思。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简单讲: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智。讲义原文:法师讲解:这个天文地理是大家都喜欢的。或者是什么叫阴阳呢?阴阳度数,尤其在台湾,这个特别盛行。阴阳度数,以前人烧灼这个乌龟的龟甲,由上面的裂纹,来推断所卜问的这个事情的吉凶祸福,这个叫做医卜命相。那么,这个阴阳度数,就是天文跟地理统统通达!像我们的《易经》,就讲到这个;像八卦,这个也是。所以,天文地理、阴阳度数,叫做数;那么,医卜命相,咒水书符叫做术。所以这个卜就是古人烧这个龟甲,产生了裂纹,来推断说明天是吉还是凶。这个是古朝代都用,现在的人很少用这个了,大部分都是紫微斗数,或者是星相学,星相学。底下,清净的后裔,简单就是:梵天的后裔的意思。自己称为他是梵天的后代,这苗裔就是后裔。“摄”就是摄身心,“卫”就是保生命。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修学佛道的在家居士,也应当重视健康,重视健康。经文:讲义原文:法师讲解:割爱,这个“爱”不是男女的爱,是父母亲的爱。割爱辞亲,这个爱,它是指他要出家了,父母舍不得,舍不得。附带的,当然譬如说你结婚了,这个爱就是男女的爱、就是夫妻的爱。所以,你今天要出家,一定要写离婚,或者是对方的同意书,同意你出家。因为在戒坛上闹了很多事情,这个老公要出家,这个老婆不同意,受三坛大戒的时候去乱,去乱,闹到戒坛没办法!所以,后来的出家众,都一律要写同意书,或者是离婚证书,对方不同意,那么戒坛上也没办法跟你授戒;那你单身就没话讲了。所以,这个割爱辞亲,最主要是指父子的爱、母子的爱,或者父女的爱、母女的爱。所以,割爱辞亲,每一个出家众,舍俗出家前,都一定要割爱辞亲,那么,割爱辞亲,拜下去的时候,他不能翻掌,因为他(父母)不是三宝。我们对佛法僧要翻掌,要翻掌;那么,割爱辞亲,报父母恩,顶礼三拜,拜下去,手就是只能这样子盖着,因为他不是三宝。拜父母,出家前,出家前不是现比丘相,也不是现僧相;现僧相,连国王都不可以拜的,任何一个,包括国王、什么大臣,还是什么再高贵的,父母亲也不可以顶礼,那就表示僧是高超一切的。所以,在辞亲的时候,报父母恩,顶礼三拜,拜下去,就是手要盖下去,用盖的,不能翻掌的,不可以翻掌的。翻掌是接引,就像佛来接引我们;父母亲没有这个德行、福报。因此,割爱辞亲,舍俗出家,就是不能翻掌。这个在印度可以行得通,在咱们汉传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办法行乞食了,都是用托钵的,那么,就是供养钱了,供养钱了。称赞好。比丘出家应诸位!这个口业,说难持很难持,习性会冒出来。这个口业,你要是把它回归到单纯,闭上嘴巴,就得到四十分。如果你去大学修学,身三、口四、意三,那个大学的教授就说:你坐在那边,不要开口,考得好不好,我统统给你四十分,那再二十分你就及格了。你就好好坐在那边,闭上嘴巴,不要吵、不要闹。所以,这个口业,说简单也很简单,对不对?你把它用拉链拉起来,四十分呢,就等于教授给你四十分,这么容易!所以我讲:懂得、很有智慧的人,我们如果说身口意加起来一百分,闭上嘴巴就得四十分,多快乐的一件事情!是不是?所有的杀生、起惑、众叛亲离,都是因为这一只嘴巴,不会节制、不会克制,一直讲一直讲,一直念一直念,念到最后众叛亲离。对不对?男孩子一暴怒起来,恶毒的语言就谩骂。女人比较不会这样;可是,女人的嘴巴,跟男人的嘴巴的比喻是不一样,男人的嘴巴像大砲,生气起来骂你几句;女人的嘴巴像机关枪,停不下来,哒哒哒哒……一直念一直念,好事也变成坏事,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女众啊,还是真的是要稍微控制一下。男人死的时候,眼睛先烂;女人死的时候,嘴巴先烂,就是因为男人喜欢看女色,看太多了。所以男众最好是有散光还有近视,什么都看不清楚,过着一层朦胧美,朦胧美,雾朦胧,鸟朦胧,统统是朦朦胧胧。那么女众呢?死的时候,嘴巴先烂,嘴巴先烂。后来我去问人家那个捡骨的,他说真的是这样子,这个真的就是这样子,女众,嘴巴就真的先烂。但不一定喔,有的人,她每天念佛……说不定舌灿莲花,往生以后,嘴巴长出一朵莲花!对不对?有修行的长出莲花,没有修行的长出韭菜花,就差很多!我们说这个口业,你看,身口意加起来,身口意加起来刚好十,每一条戒十分,闭上嘴巴得四十分,佛陀给你四十分。对不对?所以,当你闭上嘴巴的时候,苍蝇永远飞不进来;就是一个人不造口业,你的灾难就愈来愈少、愈来愈少……讲出去都是好话。不只是比丘要持清净戒,在家居士也是应该要这样子的。所以,能破身口七支之恶。经文:讲义原文:法师讲解:女人,业深障重,不能作梵天王。女人,也就是连玉皇大帝都不够资格。啊?连作魔王也没资格?只能当魔女而已。当女人真的业障较重,连作魔王都不够资格,只能作魔女。转轮圣王也没有女人在作,也是男人。那就更不用讲了,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是现大丈夫身。现在今天的我们的瑜伽焰口,还有三时系念、蒙山,我们也应当如此的遵守,还是尽量用到比丘僧,比丘僧。那么,现在末法时期,有一点混乱了,连女众都直接上台!为什么?如果你要念这个瑜伽焰口,或者是蒙山、三时系念,那里面,里面有三皈依,在家居士的女众也上台,你怎么给人家作三皈依呢?哪一堂法会不念三皈依?那我们一个在家人上台,焰口也好、蒙山也好、三时系念也好,我们是在家居士的女众,还不是男众!那有的人告诉我说:我们在这个方圆几百里,就请不到大和尚啊,请不到法师啊!我说:我们可以改变一个方式,对不对?不一定要做三时系念呗!我们可以大家一起来诵《弥陀经》、念佛、诵《地藏经》,一起来回向。如果找不到比丘登台,做焰口、三时系念、蒙山,我们这个大……所有的居士团结起来,好好的念《弥陀经》、好好的念佛、好好的回向,诵《金刚经》也好,就改变一个方式。因为那个瑜伽焰口、蒙山、三时系念,它要念皈依的,那你一个在家女众,怎么样向人家皈依呢?所以,我们要稍微了解一下。就是八敬法。这个五种德行,在结夏安居的人,大家都知道,五德,第一个就是不爱,就是不能有私心,五种德行,才可以在结夏安居自恣日的时候;结夏安居结束,有举行自恣举罪,自恣就是我的罪任你举罪;但是要有德行的人来主持这个自恣。所以,自恣五德:一、就是不爱,就是没有私心。二、不恚,没有瞋恚心,没有偏,他是平等的。第三、不怖,他的德行够,也没有任何的恐怖。第四、不痴,是很有智慧,才可以给人家自恣,就是要举人家的罪,大家起来要忏悔,开检讨会。自恣五德:就是不爱、不恚、不怖、不痴,再来就是:自恣不自恣,统统知道,简单讲就是知道时间,知道时间,什么时候该自恣,什么不应当自恣。那么,有的人;举罪有五种德行,你要举人家的罪,你本身,一、要知道时间;二、要知道真实;三、懂得利益,如何来利益众生;第四、要柔软;第五、要有慈心,叫做举罪五德,知时、真实、利益、柔软,还有慈心。所以要给人家自恣,开检讨会,做这个自恣五德,还没有那么简单!二众。太多人来告诉师父说:哎呀!师父!您那么多道场,就选一间,对不对?让我们这些女众来剃度,您来教化。教化没问题,教化没问题,这个女人,她就习气重;不是全部啦,不是全部。那么,上人不在的时候,她就三三两两就会分开来,这三个思想一样的,就讲整天,这二个不一样的思想,这二个就被默摈,所以,就变成三三两两;除非这个上人很有德行,很有德行。女众有时候,好的时候非常好,有时候这个恶劣的时候,到一半的时候,会把所有的僧团变成分裂。有一个比丘尼很慈悲,很慈悲,她这个僧团有外面的来,给她结夏,经过了二、三年以后,意见不同,给她带了十几个,统统带离开这个僧团,她的上人很难过!所以人要很长时间的这个磨合、退让、融入,这个不容易的,这个不容易的。所以很多人因为他没有出家,所以不知道出家众有许多东西还是要学习的。因为你把习气带来这个僧团,如果你出家前,你的内心里面的问题没有解决,譬如说你烦恼一大堆,或者是你的债务问题,或者你的感情问题,你烦恼一大堆,只是欣赏说出家很清净,一下子跳进来,那简单讲就是:你把问题带到僧团来,因为你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这现在的出家,现在就要劝劝这些上人了,就是出家前,你这个素质真的要过滤,真的要过滤;你不过滤的话,整个出家众的素质的水平,就愈来愈低、愈来愈低……比丘、比丘尼;这个也是我的感伤,感伤!为什么?譬如说她七十几岁了,她也想走出家这一条路,那她佛法也懂得一点点;可是,已经当老奶奶了,谁都管不了她,她剃度出家以后,也有她的优点,她很能做;可是她的个性,就是没有一个有办法降伏她,因为她在家管孙子管习惯了,管孙子管习惯了,来到道场,因为年岁太大了,没人敢管她,所以这个,所以要剃度出家,我劝这些法师,你将来要收徒弟,真的!宁可人少。
所以,我一直跟法无师叮咛,那个素质差的就是不可以,那个很糟糕!那一个人啊,你晓得吗?一个鱼缸里面要养一条食人鱼,所有的鱼统统被吃掉,你拿他没办法!对不对?不过男众就好些,好管理,男众他很有志气,万一在这个僧团住不合,男众有一个好处理,就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女众就不一样,你要是剃度到一个无理取闹的,道理讲不通,你叫她走,她说:我能去哪里?我是你的徒弟呢!那就没办法了,她也不走,你也没办法教化她,整天胡闹、疯疯癫癫的,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没几天她就凸槌一次……常常凸槌,你怎么讲,她也听不进去。这个就是当上人去剃到这样子的情形,苦不堪言!
所以到最后,她的师父剃到这样子,乱成一团,又没办法教化,她每天念佛:上苍啊!赶快带我走吧!真的!俗话说:恶妻逆子,无法可治,你要是碰到那种徒弟,请归零,你一点都没办法!不是说你拿起来揍她、藤条伺候、跪在佛前就有办法的,那个没办法的!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二部2-1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二部1-11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二部1-10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二部1-9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二部1-8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jj/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