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种不同的旅行和生活方式看见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他是电视人,得过五座金钟奖他是歌手,得过五次金曲奖他是导演,得过好莱坞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他是教授,历任于台大东亚文明史和辅大新闻传播系他是作家,出版了35本书,荣获两度台湾文学奖他是学者,拥有两个博士学位他更是一位行者,游历拍摄并走遍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是眭(xǔ)澔平,一位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知性又感性的当代奇才。他见识过地球上的各色人种与文化,曾实地潜水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海域、到土著部落被钉上十字架、与新几内亚食人族欢聚共猎……他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交一万个朋友,过一万种生活。”而他也正在践行着这种生活方式。采访他的时候,他正结束当天在广东一所学校的演讲。百忙之中他抽出时间,接受了我这位小辈的专访。QA这些年的旅行获得了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有“理”走遍天下:情绪管理、资讯整理、危机处理。第一个情绪管理。当我们旅行时,换了地方睡觉生活,见到一群陌生的人,我们的情绪会浮躁。遇到很多的变化,心脏不强大就没办法面对。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调适好自己,才能应对各种变化,享受旅行。第二个资讯整理。旅途有很多未知。收集好资料、攻略,阅读、掌握这些资讯和知识。找到角度去发现、切入、记录。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知识的主人才能做好正确的行前规划。第三个危机处理。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我在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交接处被土匪海盗挟持绑架,沉船的时候食人鱼就在你的身边。这些经历里面,所有危机最后都变成了转机,各种压力都变成了动力。你觉得旅行最可贵的部分是什么?30年,1万多天,多个国家、地区。每个地方的人文风土、环境地貌、旅行经历和遭遇都不一样。我真实的旅行变成和大家分享最好的素材。除了自己旅行、拍摄,我还和当地人生活、成长、学习、互动,以记录旅行。但真正可贵的是在旅行背后,我觉得我生命的分享、这些鲜活的例子透过影像视频的播放,透过不同的角度,开启更多人更充实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方式的参考。他们也反馈给你,产生很好的良性循环,让我们莫忘初心。这点是最让我安慰、开心的。你的“初心”是什么?是怎么保持的?我觉得要感谢古代这么多前辈,他们树立了很多典范。像汉朝的司马迁,他写史记也要游历名山大川。唐朝的玄奘,他西天取经,最可贵的不是遍游30多国17年带回来的部的“经”,是那段经历的“经”。这个经成就了他后来的创作和翻译。明朝的徐霞客也是我非常敬仰的3位前辈之一。他们跨着汉、唐、明三代,他们的事迹也给了更多人鼓励。他们的旅行不是为任何目的。这也像我当时希望代替我妈妈瘫痪的身体,代替她的双腿走到世界每个地方。这种为他人牺牲梦想的利他精神,让我在沿途当中各种危险都能够化险为夷,也不会去计较。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工作或者急功近利只是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话,常常会觉得很累而去抱怨。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要用愉快的心情度过。我的旅行就是我的修行,我常拿“欲得所爱,先爱所得”8个字来自勉。为了旅行,你学习了很多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心理咨询、小型飞机驾驶、潜水、开船、骑马、催眠、填词作曲、拍摄纪录片.....这些技能给你带来了什么?我读了2个博士、在电视台工作、教书。我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执照、美国的催眠临床治疗师执照。通过旅行可以完全身体力行地来实践这些所学,给自己一个完整的磨砺和学习。说起催眠师,我们可能会以为他们是让人睡着。其实不是,你诚恳的态度、谦虚的微笑、虚心的学习,别人就会接纳你。你可能会说是被我的魅力给催眠了,而实际上是大家超越语言,得到了彼此的信任和了解。你可以从别人的眼神、表情、微笑里面去猜到别人对你的反馈和感想。这其实也是一种亲和力和共鸣的能力。这些技能帮助我做不同的旅行记录。过去没有摄像机,我们看不到徐霞客、玄奘、司马迁的影像视频。但现在,拜现代科技之赐,我们可以通过可亲可及的数码机器来记录。我是个勤于记录的人,采集了这么多素材,我要进行整理再创造,做成影像资料,所以至今我有4万件收藏、33本文学创作,音乐作品也有十几首。旅行是一种发现,不仅是对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如何很好地走进、融入不同的文化?比如与原始部落的人交流?前期你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做好准备工作。你要带着博大的胸襟去包容、理解不同的文化。“放空自己,一切归零,唯留一颗赤子童心”也是一种很好的融入不同文化的方法。
我处理危机就是用这种归零的力量。处理危机的时候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在别人的状态里去思考,就不知道怎么在突如其来的困难下去面对。比如说在亚马逊遭遇沉船,河里都是5分钟就可以把人吃干净的食人鱼。你必须在30秒钟内游到另外一艘船上。如果你的身上没有伤口,不会因为血把食人鱼吸引过来。可是过了30秒它们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就来不及了。这时候就要仔细观察,注意别人怎么做。遇到危机要虚心探索去了解,和当地人现场学习。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越旅行,人会变得越发谦卑,怀着谦卑的心才能真正走进不同的文化。会不会有天想停下来做其他事情?很多人以为旅行和生活是两件事,以为我在旅行所得到的素材和创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实是同一件事啊。我写的文章、刚得奖的国际影展的电影都是我旅行的素材,都是真实经历的记录。我去年得了好莱坞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这不是我放下这件事做另一件事。我们太僵化地把所有的科目、人生的状态都做了切割。这些事情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呢。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都是同一件事。生活就是旅行、记录与体验。眭澔平创作的书籍之一有兴趣观看眭先生旅游视频的,搜索纪录片:《眭澔平禁地解码》
写在后面
很多观众和读者喜欢眭澔平先生的节目和文字,他有着温柔敦厚且开阔平等的特质,这种特质给人温暖,抵达人心。那些做着自己发自内心觉得有价值的事,同时能帮助到别人的人,往往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小编觉得,每次和这些人聊完,心情舒畅。他们说话平和、笃定,是那种点燃人的希望的感觉,让自己心境更加平静,隐隐地想向此靠近。体验、记录、分享、给他人带来正能量和希望,同时别人也正向反馈给你。这是人生能持久带来意义的东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新浪微博:眭澔平编辑:M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mj/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