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个咨询电话,直接把我给问懵了——为什么有人会家养“食人鱼”这么危险的动物?!
但是,动物咬伤可非小事儿,快来跟着和睦家药师了解一下哪些情况需要打狂犬疫苗吧。
就诊者
被鱼类咬伤需要打狂犬疫苗吗?
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动物如下(被这些动物咬伤有可能会被感染):
犬科动物:狗、狼、豺、狐狸
猫科动物:猫、豹子、狮子、老虎
翼手目动物:蝙蝠
蝙蝠暴露为严重暴露,需要按照III级暴露进行处置。
其他: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狨猴
中间宿主:猪、牛、羊和马等家畜。
根据《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版)》: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指出:
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但偶有旱獭(土拨鼠)感染狂犬病的记录。
看来被鱼咬伤,并不会感染狂犬病,也不需要打狂犬病疫苗。但是,这么大的创面,医院做紧急处理的。
在急诊,除了被狗咬、被猫抓外,也偶尔会见到被自家养的豚鼠咬伤,去山上看猴子时被猴子抓伤,还有被羊驼咬伤的就诊者。
就诊者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种风险呢?
首先,远离危险动物,避免挑逗!
可是这个隔离方法往往不太现实,因为我们对动物的热爱始终未曾减少过。所以,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接种狂犬疫苗,进行预防。
建议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或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共3针,历时约一个月。
免疫程序:
第0天、第7天和第21天(或第28天)分别接种1剂,共接种3剂。
就诊者
接种狂犬疫苗,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局部反应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全身性反应
可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退。
就诊者
如果被动物咬伤,又离医疗机构比较远,如何第一时间自救,提高生存率呢?
01
伤口冲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
02
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05%)、苯扎氯铵(0.%~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03
寻求医疗机构帮助
尽快赶往能注射狂犬疫苗的特定医疗机构,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同时启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就诊者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什么区别?
●主动免疫
注射疫苗,用抗原刺激机体,让机体自身合成抗体并产生记忆。注射疫苗一般7天后会产生清除抗体,14天后抗体阳性率%。
五针法
四针法
●被动免疫
在伤口处局部浸润加肌肉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让抗体直接攻击狂犬病毒。有时根据伤口情况,还会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就诊者
被猫抓破了皮,没有出血,需要打狂犬疫苗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暴露”的定义和分级: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其分级如下:
暴露
类型
接触方式
暴露
程度
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
I
1.接触或喂养动物[a,b];
2.完整皮肤被舔舐;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无
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
II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轻度
1.处理伤口;
2.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c];
2.破损的皮肤被舔舐;
3.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d]。
严重
1.处理伤口;
2.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3.注射狂犬病疫苗[e]。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美国CDC明确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III级暴露。(WHO: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III级暴露)。
d.暴露于蝙蝠属于III级暴露。
e.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但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就诊者
被动物咬伤后的处理,为什么强调“尽早、尽快”?
被动物咬伤后的处理强调尽早和尽快,其实是有原因的。
狂犬病毒特别狡猾,它入侵人体的方式就像坐索道一般:目标明确,两点一线。
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它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经元内。
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外周神经系统。
然后沿神经通路一路向上,直达人体“司令部”——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安家”并快速增殖,最后反向扩散到外周组织和器官。
不得不佩服,它真是个很棒的军事家。因为在“司令部”被端下的时候,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
也就是说,被怀疑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就是在跟病毒沿神经的移行速度赛跑。一定要尽早赶到医疗机构,尽早寻求医疗救助。
●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总结一下:
1.密切接触者请在暴露前进行预防,注射狂犬疫苗;
2.暴露后,请及时并尽早寻求医疗救助。
医院急诊科
狂犬疫苗暴露后预防接种点
24小时急诊-
医院全科
狂犬疫苗暴露前预防接种点
预约门诊请拨打:-
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mj/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