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

老钓位常钓起淡水白鲳钓友有温泉,饥饿进


野钓遇到淡水白鲳咬钩并不奇怪,全国河道时有人钓起。但每年都在同一个钓位钓起,就肯定有些奇怪了。笔者家乡野河有个深水湾潭,自12年以来每年都能钓起淡水白鲳鱼,多在低水温的季节,甚至寒冬腊月也能偶尔钓上几尾。而且同河道的其它地方,几乎从来都没钓到过,这种状况肯定是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淡水白鲳是热带鱼类,只在南方沿海水域生存,因为低水温下它过不了冬,低于10度就会死亡。但这个老钓位冬季时水温也就几度,而且每年水温越低的时候,就越容易钓上这种热带淡水白鲳。究其原因,钓友们都说附近有个温泉,潭底肯定和它连通,能在野河冬季生存,也许就是温泉水在起作用。这个深水潭夏天水底都是热的,离其几公里外有个尚未开发的温泉水区。现在是秋季,笔者国庆前两天就在这个“老钓位”上了条淡水白鲳,两斤左右,当天气温18度,水温应该还低些。也有其它钓友陆续钓上,数量不多,但手感极佳。这鱼拉力猛,还长着满嘴牙齿,虽然什么都吃特别好钓,但不损失几副子线还真钓不上来。它会咬断钩线,钓友们又不是主要冲着它去的,也不准备大力马或钢丝线,同时数量也不多,隔几天才有人钓上那么几条来。还都是长竿打在深处,才会有这货的咬钩。不用大力马线,基本都是遛鱼中一钩被咬断,另一钩挂着了鱼身,也算是锚上来的吧。每年这个老钓位都出淡水鲳,也引起了一些钓友的担心,这种满嘴牙齿的家伙长此下去,会不会咬人?也有钓友翻阅了相关资料,这种淡水白鲳和食人鱼是近亲,在食物匮乏的饥饿状态下,会逐渐进化成“食人鲳”,食人鲳可是要主动攻击人类的。照这么一说,确实有点恐怖。淡水白鲳尖牙利齿攻击性强,能不能在温泉条件下在野河繁殖,然后进一步演变成食人鲳?值得大家来探讨。淡水白鲳原产南美,其习性比较温顺,并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习性。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食性也是多种多样,几乎什么都吃,用草也能钓到它。自上世纪87年引进繁育成功以来,做为一种高蛋白的食用鱼类,在沿海高水温地区养殖上市。而且多是与其它鱼类混养,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并不对其它鱼类产生威胁,更谈不上对人类的伤害。这也是它的天性使然,食性杂什么都吃,不可能去攻击其它生物,特别是比它个体大得多的人类。野外水域的淡水白鲳,基本都是从养殖塘跑出去的。数量有限,在浩大的自然水体中,不存在食物短缺的饥饿状态。顶多也就是捕食一些小鱼虾,对个体相仿的其它鱼类,无意也无能攻击。虽然像笔者家乡这个温泉水潭,它的数量会较多,但也都是每年从养殖塘跑出来,低水温时汇聚在此地,它也繁殖不起。因为当初引进时也是人工培育繁殖,有季节性也有水温的要求,一般都在4到5月份时才产卵,而虽是温泉水,在冬季也不是繁殖季节。就算春夏水温普遍升高,白鲳离开水潭四处活动,产下的卵由于天敌众多,能有完全孵化的幼鱼也值得怀疑,因为亲鱼数量太少,没有本地鲫鲤等鱼类的群体优势。没有群体优势和适宜水温,它繁殖不起来。就算偶尔成功孵化出一批幼鱼,它在野外水域,特别是内地冬季低水温下也过不了冬。笔者家乡的池塘也少有养殖淡水白鲳鱼,个别养殖户也都是春季放苗,冬季前起捕售卖,关键因素就是水温这道坎。从池塘跑出的白鲳数量有限,每年又会被钓鱼人钓起一批,想要规模性繁殖肯定不可能,逐渐进化成食人鲳也更不可能。饥饿下进化成食人鲳,只是相关资料上说的可能性,并没有详情的案例记载。况且进化成另一种习性,没有千百年时间估计也不成立。它与食人鲳是近亲,习性却完全相反,长着满嘴牙齿是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别被它吓到。事实上它从不主动攻击人类,除非你自愿把手放它嘴里。在内地冬季低温水域,淡水白鲳只是个过客长留不了,但在沿海冬季相对高温水域,能不能大量繁殖就不得而知。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进化成食人鲳。因为自然水域浩大,它什么都吃,哪怕是水草。所以不可能存在饥饿状态。野河中你钓到过淡水白鲳鱼吗?钓到别放生,味道很鲜美!钓友你我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wh/110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