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盖曼的奇想世界
尼尔·盖曼被称为“故事宝库”,在奇幻领域取得的成就可以跟当代大宗师乔治·马丁、特里·普拉切特等平起平坐,而他跟马丁等前辈所不同的是,他会更多地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用瑰丽的想象来撰写孩子们的故事。这样的作家不说绝无仅有,也绝对是世所罕见。
关于阅读
像很多优秀作家一样,尼尔·盖曼从小就爱读书,在他的随笔集中,他就曾回忆过自己童年的阅读时光。
当然了,我们现在的时代可能跟尼尔·盖曼的童年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可能不再是唯一的书籍来源,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有了更加多样的手段来接触到书本。尼尔·盖曼也表达了,形式并不重要,这些书是纸本还是电子的,阅读时卷动的是纸张还是荧幕,这些都不重要,内容才是重点。
对什么样的书是孩子适宜阅读的内容,尼尔·盖曼也有一个相当大胆的判断,他说:
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尼尔·盖曼对儿童阅读的看法是十分激进甚至独特的。他觉得书不一定要有用,即有教育意义或获得知识,而仅仅是好玩就足够了。能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他自己的写作,也是贯彻了这个原则。有趣,好玩,脑洞大。
幽默风格与想象力
在尼尔·盖曼幻想小说里,脑洞最大的大概要数《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这个故事的开头大家有没有很熟悉呢?爸爸出门买牛奶,回来得很晚。当两个孩子问他为什么去了这么久,爸爸开始讲了一个非常天马行空的故事来解释。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绘本,叫《迟到大王》。
绘本里的小男孩每天上学都迟到,然后每次都会编出一个奇怪的理由向老师解释自己为什么迟到,比如鳄鱼咬住他的书包啦、狮子咬破他的裤子啦、巨浪险些冲走他啦之类的,当然了,每次老师都不相信,就像我们这本书里的两个孩子,最后也表示不相信爸爸讲的故事。
抛开故事的真实与否,其实像这样的,为日常的平凡小事编造一个奇妙故事的能力,就是白日做梦的能力。白日梦跟说谎是有区别的,说谎可能是出于某一种目的,而白日梦纯粹是享受着发挥想象力所带来的那种愉悦。
对于白日做梦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过:
那你可能要问了,《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里爸爸讲的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一个人真的可以在去超市买牛奶的路上,被外星人劫持,然后跟剑龙进行一场复杂的时空穿越之旅,并遇见海盗、原始人和吸血鬼吗?相信很多读者也跟小说中的两个孩子一样,对爸爸的故事表示不相信。
但是,爸爸说,牛奶就是证据。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幅插画上面的牛奶瓶,平底上的东西,正是海盗女皇送给爸爸的那枚西班牙达布隆金币。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那么你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可能会不一样。如果没有注意到,也没关系。好的故事,本身就是丰富而多元的,可以有多重理解。
如果我们指责爸爸是在说谎,只是在为自己的晚归编造一个蹩脚的理由。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理由”编造得相当高明。看似烦乱,登场人物也很多,但它遵循了基本的时空穿越的规律,而且前后呼应,在细节上相当严谨。比如,里面有一条规律,说:
这个古怪的细节在阅读时候我们可能不会特别留意,但到了最后,爸爸不小心把左右手的来自不同时空的同一瓶牛奶碰撞到一起时,出现了三个头顶花盆的紫色矮人,他们开始跳舞。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幻想世界的建构原则。哪怕是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面会发生跟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事情,然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也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只不过那套规则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不一样。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所构建的奇幻世界,都是规则严密、内部逻辑自洽的。
尼尔·盖曼很强调幻想小说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一方面是由严密的逻辑规则所营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更深层次的真实。用尼尔·盖曼自己的话来说:
那么在《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中,“真实”究竟指的什么呢?真实其实就是那一瓶牛奶所代表的,爸爸对两个孩子的爱。在看似荒诞的每一个奇遇中,爸爸最关心的就是牛奶有没有掉,他还能不能准时回到家里,让两个孩子吃上早饭,不要饿肚子。
他也很愿意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当女儿抱怨故事里没有小马时,爸爸接着就让故事里出现了小马。当儿子问他食人鱼是淡水鱼,不会出现在海里时,爸爸立刻说,“你说的对”。这些细节都表明了,这个爸爸虽然看似不靠谱,但他与孩子讲话时,是真正平等的。他保持了一种孩子气,一种游戏的精神。这样的爸爸,跟孩子更像是朋友。
故事新编
在前面也讲过了,尼尔·盖曼喜欢读书,阅读中尤其喜爱神话和民间故事。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他会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进行化用与改编,让古老的故事焕发新的生机。
《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其实就改编自北欧神话。熟悉漫威的《雷神》系列电影的读者,看到托尔、洛基、奥丁、阿斯加德、彩虹桥、雷神之锤等,会觉得非常亲切。同样都是来源于北欧神话,共享一套故事来源,但这本小书却讲述了跟漫威大片所截然不同的故事。
在这本小说中,众神不再是主角,主角是一个平凡的北欧男孩小奇,他没有爸爸,还跛脚。但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却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与坚持,打败了冰霜巨人,拯救了三位神明。
在这个故事中,奥丁、索尔和洛基变成了配角,他们不再是英武闪耀的神明,大部分时候都以动物的形象存在。但他们的动物形态,仍然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洛基是狡黠的狐狸,托尔是贪吃的棕熊,而奥丁是沉默但具有洞察力的老鹰。
如果大家读完小奇和巨人的故事,从而对北欧神话产生了兴趣的话,那么尼尔·盖曼还写了另外一本书,名字就叫《北欧众神》,他在里面用自己流畅优美的语言复述了很多著名的神话故事,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在《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中一提而过、但没有展开的故事,关于阿斯加德的城墙是怎么修建起来的,而洛基为什么会变成一匹马。我们故事中的这位冰霜巨人说,城墙是他哥哥修建起来的,但众神最后欺骗并杀害了他的哥哥。那么完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北欧众神》。
爱与成长
在读《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奇的招牌动作呢?——对的,小奇的招牌动作就是微笑。全书他一共微笑了几次?我仔细数了数,从头到尾,小奇笑了十几次。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无论是面对危险,还是经历痛苦,小奇都保持微笑。
小奇的笑容代表了他的乐观和坚强——我们是在故事的后面才知道,他的右腿由于完全被树干压碎了,每走一步都很疼,但他一直保持微笑;当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继父和继父的孩子们都对小奇又打又骂,他还是保持微笑。小奇的微笑也代表了一种信念,正是这个微笑,让他在与冰霜巨人的对峙中活了下来。
比起神明和巨人,小奇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只是一个跛脚的男孩,他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能够用微笑面对冰霜巨人呢?我们发现他的力量的源泉其实是“爱”。小奇一直随身带着父亲的木雕,这个木雕所象征的,不仅仅是小奇对父亲的爱,也是小奇的父亲对母亲的爱。因为父亲的木雕上,雕刻的是母亲。正是家人之间的温暖的爱,给了小奇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和力量。也正是这一份爱和对爱的渴望,让冰霜巨人感受到了共鸣,让他自愿离开。可以说小奇并不是靠武力和狡诈而赶走了巨人,而是靠着沟通与交流。
恐怖与深层心理
《假如我有完美妈妈》可能是三本小说中有点吓人、有点恐怖的一本。这本书相对于其他两本而言,也是尼尔·盖曼更为有名的作品,为他带来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还被翻拍成动画电影。
有些家长和评论家会担心,说这本小说会不会对孩子来说太吓人了,不太适合儿童阅读。但尼尔·盖曼自己曾经在一个访谈里回应这个问题,他说:
这其实跟成人和孩子之间的认知偏差有关。成人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更透彻,他们能够意识到如果考罗琳逃不出来,那会是非常糟糕和危险的,然而孩子可能不会像大人了解得那么透彻,所以也不会觉得考罗琳陷入的是很严重的麻烦。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Coraline,也就是女主人公的名字,之前被翻译成了《鬼妈妈》。其实我觉得《鬼妈妈》这个名字不太恰切,因为故事里的那个邪恶的另一个妈妈严格来说,并不是鬼,也并不是某种特定的能够叫得出名字来的怪物。她更像是考罗琳心理一些状态的投射。
在故事的开始,我们会发现,考罗琳在生活中是不太快乐的。她的烦恼在于父母都忙于工作,对她疏于关照,她很孤独,也很无聊,没有玩伴,而且觉得父母做的饭也很难吃。正是这种心理上的空虚、无聊与不满的状态,让另一个妈妈有机可乘。
她因此把自己装扮成考罗琳的妈妈,创造出一个完全复制的世界,来引诱考罗琳。在这个世界中,她尽量满足考罗琳的一切需求,给她吃好吃的食物,给她很大一个玩具房。但很快考罗琳就发现,这样一个看上去完美的妈妈,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甚至令人窒息的。她所要求的不是爱,而是彻底的控制与占有。
其实另一个妈妈投射的,是考罗琳内心深层的恐惧。她害怕什么呢?她害怕父母抛弃她,害怕父母嫌她烦了,对她产生厌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忙于工作,不理会她的需求。还记得在另一个妈妈的房子里,她给考罗琳看了一个镜子中的幻象吗?那个幻象是考罗琳的爸妈出门度假,并且说“没有考罗琳来打扰,真是太好了。”这反映的正是考罗琳最大的恐惧。
但考罗琳选择了没有相信这个幻象。也就是说她内心深处还是有信念,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在这种时候,勇气都来自于信念。
在小说快结束的时候,考罗琳说:
这段话的出现,其实就意味着,考罗琳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在战胜邪恶的另一个妈妈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她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妈妈并不完美,还经常让她生气,但生活本身就是由各种不完美的事情组成的,甚至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完美,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它才会有动力让人去做点什么,去改变它。
亲子关系
其实这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核心都讲述了一种亲子关系。在《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中,爸爸虽然特别不靠谱,但是他跟孩子之间有一种很平等的关系,像好朋友一样;在《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中,小奇的父亲早逝,似乎也不太会对孩子和妻子表达自己的爱意,但他通过自己的木雕把这份感情传递给了小奇。在《假如我有奇迹妈妈》中,考罗琳的父母开始对她十分忽视,但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他们学着去更多地关心了考罗琳一点,虽然离那种无微不至还很远。
其实这三种父母,严格来说都是不完美的,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吹牛爸爸太不靠谱;而小奇爸爸太沉默寡言,不懂表达;而考罗琳的父母太忙于工作……然而,尼尔盖曼想告诉大家的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对完美的父母,而爱的表达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哪怕偶尔出点小差错也没太大问题,不要太焦虑,他自己本身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这可是经验之谈。
他对他笔下的儿童主人公,还有小读者们的美好期许则是,运气,智慧,勇气。
(完)
大家不要光惦记着双十一,其实昨天(11.10)是英国幻想作家尼尔·盖曼的生日呢。
为了纪念盖曼老师的生日,我们紧急搞了个优惠福利,仅此一天,只要59元就可以把三本尼尔·盖曼经典童书《吹牛爸爸的奇幻之旅》《假如我有完美妈妈》《奇迹男孩与冰霜巨人》,而且这个优惠还可以叠加双十一满减,让我看看叠券小能手都在哪里呢?
直通车↓↓↓
0f/u枝此段Http:/T?Ds6zcPup9GD£回t~bao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wh/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