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

东欧之旅重ldquo访rdquo


广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从杜塞尔多夫飞机场起飞

记忆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摸清底的洞穴,每一次去都能获得新鲜的路径。转眼一年已过,当时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穿越了大半个东欧,从马其顿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科索沃,最后再杀回马其顿首都。行程安排极其紧张,犹如攻城拔寨,一天一个城池,生怕半路被什么“敌军”围追堵截,延误了探访前南斯拉夫的纪念碑的行程。

?

波黑的农家乐一角

在拜访那些坚硬的混泥土式物体过程中,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东欧人民的某种柔软。例如我们在波黑境内的一户农家乐吃早饭,四人本想每个人点不同的早点,这样大家可以分享着吃。然后我们用尽各种手段让英语不好的老板明白我们的意思,一阵手舞足蹈的交谈后,信心满满地认为老板明白了我们的意图。结果没想到她还是直接端上来十六份早点,每个人有四份不同种类的早点。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被东欧人民宰了。但是准备结账时,老板却拿出手机用谷歌翻译写出了一段话,大意是这些食物都是自家产的,成本不高,所以免费。(在他们住宿的网站上是没有写包早餐的)看到这么朴实的回答,着实真让人意外,随后我们给了他们一点小费,老板错愕的表情,不免让人想起贝托鲁奇的话:“那种前消费时代的淳朴表情。”

波黑的农家乐一角

关于此次访问纪念碑群的背景,它们出自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些遗迹昭示着当年那些建筑师、艺术家们所留下的乌托邦式的激情。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多族群国家,铁托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了南巴尔干地区六个主要民族的分别统一,创造了一种复杂的种族平衡。这些纪念碑作为一种去民族多样性,共求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即南斯拉夫主义。它们不仅仅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也包括各个地方财政以及私人慷慨相助。

纪念碑在南斯拉夫的分布图

这些混泥土的纪念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Spomeniks“(该词汇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意为“纪念碑“),它们散布在巴尔干半岛的郊野之中。Spomeniks因其独具的未来主义风格及非现实性的审美被   他说:有两条巨大的石腿   半掩于沙漠之间   近旁的沙土中,有一张破碎的石脸   抿着嘴,蹙着眉,面孔依旧威严   想那雕刻者,必定深谙其人情感   那神态还留在石头上   而斯人已逝,化作尘烟   看那石座上刻着字句: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此外,荡然无物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飞碟纪念碑

此时此刻,觉得这个世界的王恐怕都要或者必须屈服另一个唯一的王,那就是时间,它命令一切,改造一切,小到叶子的尖角,大到权力之巅。权力也好叶子也罢,它们的最终都殊途同归,都是时间附着在这个世界的痕迹。告别飞碟纪念碑我们去了一座深山里的修道院"里拉修道院"。里拉修道院建于10世纪,被认为是保加利亚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建筑古迹之一,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自年以来,它完全隶属于保加利亚东正教教堂。据传言,该修道院是由沙皇彼得·一世(-)统治期间由里拉的隐士圣伊凡建立的。隐士实际上生活在一个洞穴中,没有任何财产,离修道院不远,而这座建筑群是由他的学生建造的,他们来到山上接受教育。

里拉修道院

修道院的主教堂建于19世纪中叶。它的建筑师是帕维尔·伊亚诺夫(PavelIoanov),他从年到年一直在工作。教堂有五个圆顶,三个祭坛和两个小礼拜堂,而其中最珍贵的物品之一是镀金圣像,以其木雕而闻名。这座教堂还拥有许多可追溯到14世纪至19世纪的珍贵圣像。院子里的门廊有马穆鲁克的条纹画和圆顶,在埃及被征服后在奥斯曼帝国变得越来越流行。

里拉修道院

在外国统治时期,该建筑群是保加利亚语言和文化的保存地。在保加利亚民族复兴时期(18-19世纪),它在年被大火烧毁,然后在全国保加利亚人富人的帮助下,以及著名建筑师AlexiRilets的带领下,于年至年进行了重建。住宅建筑的建立始于年,年在赫雷尤塔上增添了一座钟楼。在此期间,尼奥菲特·里尔斯基在修道院建立了一所学校。修道院被公认为是保加利亚革命者的藏身地之一,如瓦西尔·列夫斯基(VassilLevski),哥特·德尔切夫(GotseDelchev),佩约·亚沃洛夫(PeyoYavorov)等。

里拉修道院的大门

本身这所建筑就藏在深山中,需要花上一些时间才能抵达。心里想着这么偏僻,又是大雪纷飞时节,肯定没有多少人参观。结果我们的车刚开到门口,随后便有一辆游客大巴停在我们车的左边,并且从游客大巴下来几位朝着南方口音的中国游客,心想这真是有缘呀。走到修道院的后山,看见一条小溪从一座小桥流过,意境有那么似摩诘居士的诗的味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来觉得无论的是东方佛还是西方神,美应是它们共有的养料,唯有此宗教方能永世无穷。

里拉修道院后山的小溪

有幸在短暂的停留中,碰到信徒把买的圣水迫不及待地倒在头上,敷在面颊上。要知道,当时的温度已经至少零下三度,细想肉体的感官在信仰中又是怎样被克服的,或者说在“相信”中肯定有超越五感的东西。提起五感,当时尿急去了一趟修道院的厕所,一进门,还是那个尿酸味道。它的强烈程度完全不亚于国内某景区的厕所。尿这东西真是神奇,当时突然想找一个抽空的机器在这个修道院厕所里抽上个几天,在跑到国内某寺庙的厕所也抽上几天,最后在找一个美术馆把来自于两个不同空间的气味混合弥漫至整个空间,让观众感受下来自不同信仰之地的同样的臭味。引用庄子的话叫:“道在屎溺”。

里拉修道院的圣水

但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想到当杜尚把名为“泉”的小便池带到美术馆展览那一刻,当代艺术的长久固守的范式的“美”,被他的“小便池”中决堤般的不可见的“洪流”冲的东倒西歪,“洪流”带来了艺术平庸的灾难,同时也跟众多大“洪流”一样,能滋养新的土壤,带来新的平原。但对于现代人而言,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平原呢?

里拉修道院窗户

若不是修道院旁边的袅袅升起的雾气,时光恐怕在观者的心理层面已消失殆尽。这里真是一个让人唤起思考的良地,不仅是有信仰者还是无信仰者。在这里都会忘却时光的吧,塔可夫斯基说过一件事情很有意思,说他跟安东尼奥尼去乌兹别克为一部电影取景,当时他为三位穆斯林老人拍了张照片,拍完把照片给三位老人看,结果最老的那位瞥了照片一眼,交还给他说:“为何停住时光?”塔可夫斯基与安东尼奥尼因这异常的拒绝而错愕无言。雾气继续缓缓萦绕在眼前,它像是修道院上空巨大的隐形时钟,告诫信徒与观者这里可是个不一样的时区。“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这里修道院中的时区与宋代唐庚在五百年前曾提起的时区也许是一种时区吧。

里拉修道院

修道院呆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随后我们便去了塞尔维亚住宿。第二日早晨动身到塞尔维亚南部最大的城市尼什,在布巴尼(Bubanj)公园中有著名的三拳纪念碑(Threefistsmonument),它们由三个混凝土方尖碑组成,象征着握紧拳头的举手。这三个拳头大小各异,描绘了抵抗敌人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的手,它们也是在述说着当时在布巴尼被德军残忍杀害的男女老少们。当时大约有一万塞尔维亚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人遭到处决。

三拳纪念碑

纪念碑前面立体主义的浮雕让想起了英国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他说他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这句话是非常纯粹和精准的,放在眼前的浮雕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生命力,尤其我看到浮雕前的一束玫瑰花,我的脑海莫名的泛起一段记忆来。那是我在意大利万神殿碰到的场景,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手捧一束鲜花放在了拉斐尔的墓前,旋即做了一个飞吻的手势。女孩的手势竟让我联系到德国诗人黑塞的诗,他说:““在沙漏和枯叶之间,我不想同精神打交道,我要的是无常,我想做孩子和花。”

罗马万神殿拉斐尔的墓前

在三拳纪念碑短暂的停留,随后我们去往了下一个红星纪念碑(KosmajMonument),这座纪念碑本身就坐落在该地区最高的山峰上,它由六个独立的混凝土结构制成,每个结构高约40米,现场看跟在网上看到的图片所获得的体感是完全不同的。它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的游击队战士与德国军队作战中死去的五千战士。

红星纪念碑

在我看来,艺术与设计相比最大的魅力在于无用,这种无用是相对于物理功能层面上的,例如杯子基本用来喝水,当然时而还能成为其他容器。但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无用,或者更极简说是一种“无”。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因此艺术家是重要的,而对于一个有力量的东西,就是艺术家去追求“无”这种东西,更准确的说,它是不为甲方,不为他人,只为自己,真切的做自己”。这很难,但是唯有此,艺术的力量才能更大的释放出来,以一种精神上的作用去改变世界。纪念碑这种由混泥土的构建的物体,它是艺术与设计的共有体,乌托邦式的美学中包含着过去的故事,也见证了很多人的生命,不仅仅过去的,还有此时,以及未来的。如今红星纪念碑下有时候还会举办各种聚会活动,例如TIME:CODE在年在纪念碑举办的一场特别的Party。顺便提一句,这个建筑也是和平精英里的军事基地里面地标建筑。

?Sa?aLjubi?i?

从红星纪念碑撤离,我们在第二天前往塞尔维亚的奧斯特拉(Ostra)小村庄,勇气纪念碑便坐落在这个小村庄的南端。在年塞尔维亚雕塑家Miodrag?ivkovi?和城市规划师SvetislavLi?ina共同设计的勇气纪念碑正式开工,历经两年的时间完成,它为了纪念年奥斯特拉村附近的战役。

勇气纪念碑旁的东正教教堂

这纪念碑最有趣的是它附近在年居然修建了一个东正教教堂。要知道,纪念碑的建筑者为前南斯拉夫政府,它本质上是代表非宗派的无神论者。但眼前的大雪让两个代表两极之物达成一种平衡。距离两个建筑物不远处就是一个墓地,它也是肉体之身在尘世的最终栖息地。关于人的一生,记忆中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川端康成又说:“生命是一场徒劳的雪,就只有虛幻的美。”而彼时旅行的路上车上正放着鲍勃·迪拉(BobDylan)唱着《死亡不是终点》(DeathisnottheEnd)。

勇气纪念碑

勇气纪念碑附近的公墓

随后我们去了坐落在塞尔维亚另一座纪念碑——弹孔纪念碑,它于年在年三角建筑群上扩建的新的纪念碑。三角形建筑群中的纪念碑,刻着塞尔维亚的铭文,它翻译成英文是:“Mybelovedcountry,didyouknowthewholebattaliondiedhere?Thebloodbloomsthroughthefallensnow,coldandwhite.Duringthenight,windsweptawaythetraces,butstillinthesouth,thearmywalks.The14thkilometerfell,butKadinja?aneverwill!”我的祖国,你知道吗?这里,有一整营的人被杀...血在落雪中绽放,它又冷又白。晚风带走了痕迹。但在南方,军队正在前进...它跌落在十四公里但卡丁贾恰永不屈。

弹孔纪念碑群

该纪念碑纪念了抗法西斯的英勇的塞尔维亚人,在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侵略者以23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6月27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发动了全国规模的七月起义,并以乌日策为中心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南共中央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均设于此,乌日策迅速成为全国反法西斯运动的中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乌日策共和国”。

弹孔纪念碑群

解放区共占地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医院、兵工厂、后勤补给基地,成为前南地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第一个根据地。后来,保皇军和德国法西斯勾结在一起,联合进攻乌日策,存在了67天的新政权被残酷地扼杀。纪念碑群非常庞大,最引人注目的是拥有弹孔状的混凝土纪念碑,这也是纪念碑名字的由来。站在宏伟的纪念碑之下,又有种时空的错位的感觉,仿佛站在另一个星球,观望着早已因战争毁灭的人类文明。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会使用棍子和石头”。

弹孔纪念碑群

下一站我们到了另一个国度波黑,拜访革命纪念碑(NacionalniparkKozaramonument),纪念碑的建设始于年,Du?anD?amonja的项目获得了第一名。纪念碑的建设于年完成。纪念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残害的两千五百名南斯拉夫游击队战士以及约六万九千塞族平民。设计师将这座纪念碑描述为光与暗的相互作用。这个圆柱状的纪念碑由二十个垂直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具有深沉的混凝土柱(正)和空心(负)的特征。负面代表死亡,正面代表胜利和生命。

革命纪念碑

水平放置的混凝土砌块象征着企图破坏生命和胜利但未成功的敌军。这是我看到的阐述最清晰的纪念碑之一,在混凝土砌块中穿行,有种漫步于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deChirico)画中,在凝固的时间荒野里,既有浪漫又有理性。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deChirico)作品

新年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黑山共和国西部城市尼克斯基(Nik?i?),它也是黑山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波德戈里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文化和教育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士纪念碑(SpomenikPalimBorcimaUDrugomSvjetskomRatu)就是树立在这个城市中,年9月1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纪念尼克斯基从轴心国军队(主要是意大利军队)解放43周年。

莫斯塔尔古桥的影子

整个纪念碑让人联想起左轮手枪,尤其是那些“齿轮状”的图案元素,它的底座上装饰着许多齿轮状的形状,正好有32个雕刻的圆形黑色大理石板。这些石板上的刻着二战期间在此地被意大利军队处决的32名游击队士兵的名字和寿命。同时,在中央纪念碑前面的凹槽中放着一块高大的矩形内刻黑色石材板,上面刻有圆形设计,中间刻有一段话,大意为:“您的英勇将被您的后代尊敬几个世纪。”关于齿轮象征意义的解读,一是暗示战争,二来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代表着花朵,在它在前南斯拉夫各地纪念馆中被广泛使用,常常代表着“重生”和“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士纪念碑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这次旅行中唯一一个海边的纪念碑——自由纪念碑(SpomenikPobjede/СпоменикПоб?еде/PermendorjaeLiris?),它坐落在黑山的乌尔齐尼城市,完成于年。它的形状像两个倒着的翅膀,高11m,宽约15m的混泥土结构。它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丧生的来自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阵亡战士和平民受害者。此外它的建立也是为了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中的南斯拉夫飞行员。当我们到达纪念碑前,刚好是正午,远方响起穆斯林的唤礼。面对着此刻带有神性的大海,想起沈从文在面对大海,面对生命皈一后所写的美丽的段落。

海边的纪念碑

“一个人心情骄傲,性格孤僻,未必就能够作战士!应当时时刻刻记住,得谨慎小心。你到的原是个深海边。身子纵不至于掉到海里去,一颗心若掉到梦想的幻异境界去,也相当危险,挣扎出来时并不容易!”写到这,旋即他又反驳道:“为什么挣扎?倘若那正是我要到的去处,用不着使力挣扎的。我一定放弃任何抵抗愿望,一直向下沉。不管它是带咸味的海水,还是带苦味的人生,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我需要的就是绝对的皈依,从皈依中见到神。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杆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生命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的尺寸与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人性而定下的乡愿蠢事。”

海边的猫

看着大海旁的纪念碑与沈从文的话,它们让我联系起希腊神话中那个经典的关于坠落的伊卡洛斯故事。因为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有两个完全向左的观点,一个是批判,一个是赞美。故事讲述的是希腊建筑师兼发明家代达罗斯替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建造一座路线设计非常巧妙的迷宫,用来困住米诺斯那个牛头人身的儿子弥诺陶洛斯。但国王担心迷宫的秘密走漏,于是下令将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一同关进那座迷宫里高高的塔楼,以防止他们逃脱。

老彼得·勃鲁盖尔《风景与伊卡洛斯的坠落》

为了逃出,代达罗斯设计了飞行翼。然而,飞行翼是以蜡结合鸟羽制成,不能耐高热,在飞行前代达罗斯告诫儿子:“飞行高度过低,蜡翼会因雾气潮湿而使飞行速度受阻;而飞行高度过高,则会因强烈阳光照射的高热而灼烧,造成蜡翼融化。”

告诫完毕,于是他们父子从岛上的石塔展翅飞翔逃出,年轻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飞行所带来的喜悦感受,他越飞越高,因太接近太阳而使蜡翼融化,最终导致坠海身亡。父亲代达罗斯目睹此景,悲伤的飞回家乡,并将自己身上的那对蜡翼悬挂在奥林帕斯山的阿波罗神殿(TempleofApollo)里,从此不再想飞翔。

老彼得·勃鲁盖尔《风景与伊卡洛斯的坠落》(细节)

安德烈·纪德在《忒修斯》这样赞美道:“可以这么说吧,每人都迷失在各自的迷宫里。对我儿子伊卡洛斯而言,头脑紊乱是超感觉的。对我来说,则出现巨大的建筑群:宫殿重重叠叠,走廊、楼梯错综复杂……伊卡洛斯,早在生前就是,死后依然是他在短暂的一生所体现的人类不安、探索、诗意的飞升的形象。他按规矩赌完了自己的一局,但是没有停留在自身。有些英雄也如此。他们的行为在持续,由诗歌、艺术接续下去,变为一种持久的象征。”

老彼得·勃鲁盖尔《风景与伊卡洛斯的坠落》(细节)

我们到达苏捷斯卡沦陷士兵纪念碑(MonumenttotheFallenSoldiersonSutjesk)时已是下午五点,天色渐晚。感觉眼前的不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蓄势待发的火箭,“火箭”的顶端是一个星形装饰,这颗星不仅是游击队起义的标志(侧面刻有-的年份),纪念碑完成年份为年。就在我们下车,准备拍摄此纪念碑的时候,从远方的神秘楼群开出了一辆车,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个暮色下的神秘楼群原来是著名的修道院(St.LukesMonastery)。

苏捷斯卡沦陷士兵纪念碑

车辆慢慢靠近我们,走下来一个修女询问我们来的目的,然后我们解释一番,她便离开了。又过了十分钟,居然来了三辆车,又下来另一个修女并且严肃的跟我们说,晚上不能在这里拍照,因为黑山这个区域最近宗教问题,晚上是不安全的,希望我们能够配合。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弄的有些紧张,连忙附和道马上就离开。于是他们三辆车便立即发动驶向前方去了,颇有一番黑手党出去干架的风范。看着他们车辆的背影,我们也不敢更多的停留,想来出门在外,还是平安第一,于是我们也便离开了。

苏捷斯卡沦陷士兵纪念碑

第二日下午我们到了一座特殊的清真寺,它位于阿尔巴尼亚地区,这座清真寺因其圆顶被铅覆盖,而被称作铅清真寺(LeadMosque)。由于清真寺所处的位置经常被水淹没,所以在它入口处,搭建了一座小桥供人通过。

铅清真寺

到达此已是入暮十分,正是天空一日里最敏感的时刻,每分每秒都在变幻莫测。远近各处,都镀上了东欧天空特有的玫瑰金,突然眼前的清真寺又传来唤礼声,信徒们步履蹒跚的从我们身边经过直至寺内。相比起前天夜里的惊险,此刻的神圣。还能说什么呢,眼前的一切让人无言,真正的欣赏,应承认它的伟大而发呆,完全拜倒,别无一事可以做,也别无任何事情值得做。

铅清真寺内部

最后一站是位于北马其顿克鲁舍沃的纪念碑,它建成于年为纪念马其顿民族解放以所有参加年伊林登起义的战士和革命家。它的外观像一个宇宙飞船,而里面的解说员却说这个建筑物的灵感实则来自于类似狼牙棒的近战武器。实际上它的整体感觉让我起了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

北马其顿克鲁舍沃的纪念碑

转眼11年一晃,当时在世博会上有不少足够气派的国家馆,如今已没有太多的印象。反倒是相对体量小的英国馆(种子馆)一直铭记在心,生根发芽。所谓的记忆的重量跟现实的实体的大小是不成正比的,翻开家中的黑白老照片,在那方寸间的极薄的二维空间里,藏着足以让生命记忆产生无限思绪的魔力。

旅途中的晚霞

东欧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实际上期间还有不少的有趣事与物,例如莫斯塔尔的猫咪,索菲亚的充满回忆的80年代公交车,贝尔格拉特旧物店,普里什蒂纳整个城市充满着刺鼻煤味等等。但最让我怀念的还是路程中各个国家太阳下山的样子。每当开车挡风玻璃前充斥着那无比的壮美的事物,我内心大喊着,这该死的美丽,别来诱惑我,我要专注开车呢。请你们绕开!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zz/84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