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纪实12岁小队员的亚马孙科考记录
当前位置: 食人鱼 > 食人鱼的生活环境 > 纪实12岁小队员的亚马孙科考记录
“守望地球之肺-亚马孙生态监测”中秘青少年联合志愿科考队活动小结
赵文正(12岁)
作为中秘青少年联合志愿科考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12名队员,在守望地球首席研究员谌良仲老师和马宏老师的带领下,于年2月9日晚上从北京出发,前往遥远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科学考察。至2月22日(十五)返京,历时15天,途经三洲(亚欧美)三国(中国、荷兰、秘鲁),圆满完成对亚马孙流域上游的帕卡亚-萨米利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豚、金刚鹦鹉、鱼类(食人鱼)、凯门鳄、捕鱼蝙蝠、水禽、雨林陆地固定样带动植物调查,以及走访当地土著村庄等八项科考任务,并参观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印加帝国遗址马丘比丘和库斯科古城。
一、活动概述
守望地球是由谌良仲老师创办的野外科研志愿者机构,是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己任,动员公众以“当科学家粉丝,做科学家助手”形式直接参与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野外科学研究,志愿者通过采集野外科研数据,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致力于公益事业,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氧气从这里产生。亚马孙河还是地球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其水量比全世界许多大河加起来都要大,如长江、黄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等,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雨林的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玉米、土豆、红薯、花生、辣椒、西红柿、玛卡等都从这里产出,目前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到万分之一。亚马孙的生态环境对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我们这次科考的目的就是协助科学家测定固定区域内某些指标性动物的数量,以测算出它们的密度,判断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该物种是否面临濒危。
作为中秘建交45周年纪念活动之一,也是今年在秘鲁首都利马举办的APEC峰会组织方活动之一,为了加强中秘两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关系,秘鲁外交部和教育部也特别挑选出三名优秀的高中生与一名大学生我们一起参与本次科考活动。
傍晚宁静的亚马孙河
二、科考活动
我平时对动植物有浓厚的兴趣,理想是长大后从事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我知道亚马孙雨林滋养了很多生物,是这些生物生存的家园,这次科考正好给我提供很好的机会来观察监测各种生物。出发前,我认真做了攻略,掌握了很多关于亚马孙雨林的知识;我还多次向谌老师、马老师请教学习,熟悉规则、任务及注意事项。另外,我给自己布置任务:要坚持每天写日记;有网络时还要第一时间和爸妈联系。
第一天登上亚马孙号
9日晚上我们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途径荷兰阿姆斯特丹转机,到达秘鲁首都利马国际机场,再乘机前往伊基托斯,然后与前来迎接我们的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鲍德默博士一起乘车到达亚马孙河岸的纳托镇,在车上理查得·波得墨博士为我们分配了房间,我的室友是唯一的一名秘鲁男同学Jhoans,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亚马孙河,与其他4位指导我们考察野外生物的本地科学家一同登上亚马孙河号科考船(RioAmazon号),开始了我们期待已久的野外科考活动。
在乘船前往指定区域——亚马孙上游,秘鲁的帕卡亚-萨米利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航行中,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亚马孙河号科考船。该船始建于年,由苏格兰的哥拉斯科造船厂制造。由于当时本地发现了野生橡胶,进入了南美开发史上著名的橡胶繁荣期,许多欧洲人来这里寻找财富,这艘船一开始是被用来运输橡胶的。后来,人们买下了这艘船,把它改造成了一艘科考船,可以说是拯救了它。谌老师说“用这艘船科考,既延续回顾了人文历史,又观测了大自然。”现在,船上一层是大厅和厨房,二层是居住区和图书馆,三层是驾驶室。
理查德·鲍德默博士为我们讲解了每天的科考时间安排:每天早6点准时起床,早饭后上午进行两项监测,然后回船吃午饭,下午进行一项或两项监测,然后7点回船吃晚饭,8点开始由科学家主持的总结会,总结一天的活动及前一天晚8点以后的活动,9点再出去考察凯门鳄的活动情况,我们需要把每项观测结果填在下发的统计表里。
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亚马孙河的形成,原来,亚马孙河的位置原本是一片海洋,在万年前,安第斯山脉隆起,海洋的一部分被困住,形成了内陆海,一些海洋生物,如粉豚等被困在这里。4百万年前,安第斯山脉上冲刷下来的掩饰和泥沙填平了海,变成了亚马孙河。我们行驶的河段有被科学家称为白水段和黑水段。白水并不是白的,而是浅褐色的,这是河里泥沙的颜色。这些泥沙是从安第斯山上冲刷下来的。而黑水的形成,则是水淹森林的特色,在丰水期,亚马孙河水淹没了帕卡亚萨米利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94%的雨林,雨林里的树叶中的单宁溶解在水里,形成了黑水。这些黑水使原本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同时,理查德博士还告诉我们这里和北京有十三个小时的时差,船上没有网络,船上自己发电,每晚十一点半准时停电。
向理查德博士请教
第二天金刚鹦鹉和凯门鳄监测
昨天晚上停靠SanAntonio时,一场大暴雨袭击了我们。倾盆大雨伴着狂风,水平吹过来,简直就是场风暴。一半的房间(包括马老师的房间)、走廊都进了水。好多人一夜被淋醒了好几次。最后只能把床挪到其它地方。我们的房间因为门被着风吹来的方向而逃过一劫。今天早上,大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甲板上有很多昆虫,包括各种蛾子。有的只有1cm长,有的却是它的十倍多;有的蛾子背上有假眼,有的只是普通的肉色。还有一种身体是黑色,腹部是红色的小峰,它们大多是被雨打落的。昆虫中还有一种那个有5cm长的甲壳虫,黑亮亮的。还有蝼蛄。这些“不速之客”中最讨人厌的是蚊子。
上午在船上,理查德博士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讲解了亚马孙雨林动植物知识,指导我们如何测量、如何通过叫声判断鹦鹉的种类等。为方便科考活动,我们被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任务相同,但每天的活动不同,每个当地科研人员带领一个小组,任务包括观测金刚鹦鹉、凯门鳄、食人鱼及水禽等。分好组后,每组被要求选出一名组长。我们组其他的同学可能因为腼腆或为了照顾我等原因,都纷纷推选我当组长。我曾经在北京电视台播音主持班培训过,学会了在大家面前大方说话,自认为有能力担负起组长的责任,也愿意为大家服务,就这样我被大家推举为我们小组的组长,组长主要责任是操纵GPS,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完整的记录数据及拍摄。
下午雨停了,我们组去监测金刚鹦鹉。我们利用GPS定位到达指定地点,站在船上等待金刚鹦鹉飞过河面,通过目测或叫声判断鹦鹉的种类。金刚鹦鹉与鹦鹉的区别在于金刚鹦鹉飞的比较慢,尾长。不同的鹦鹉有不同的叫声,我们靠叫声来分辨鹦鹉种类,我们共发现了5只,它们都是蓝黄金刚鹦鹉。然后把金刚鹦鹉的数量、种类、发现他们的第一时间他们的位置、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等参数在记录表上一一填写,并在科考结束后。将记录内容录入到电脑。晚八点后考察凯门鳄。
考察凯门鳄时,老师站在船头,用探照灯扫描河面寻找凯门鳄。老师用专门的套鳄杆套住它们的吻部,防止它们咬到人。随后用胶带把它们四肢和吻部捆好,给它量身长和体重。由于季节原因,这个地区凯门鳄似乎很少,我们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一只,科学家用铁丝套住它把它带上了船。这是一只光脸鳄,它长66厘米,头长10厘米,是一只公鳄,听老师讲,我们很幸运,因为这里光脸鳄很少。
夜间监测凯门鳄
第三天亚马孙粉豚监测
我们的活动是上午观测水禽与亚马孙粉豚,下午观测金刚鹦鹉,晚八点后考察凯门鳄。亚马孙有很多水禽,它们大多都在捕鱼。我们发现最多的叫做巨嘴燕鸥,它们成群结队的捕食,我们发现了十多只。随后,我们又去考察河豚,河豚一般生活在比较开阔的水域,比较常见,有时会尾随船只,但它们动做很快,很难拍到,但我们很幸运还是成功抓拍到了它们。我们在驶向一个位于河道拐弯处小村庄的时候,有四、五只粉豚尾随了我们,时不时跃出水面,我及时的抓拍了它们。当我们即将到达小村庄的时候,他们才游走。小村庄前面河道拐弯处,在那里我们又碰到了三、四只灰豚,在我们离开时,它们才游走。在回程途中,我室友的帽子掉到了水里,吸引来了两只粉豚来凑热闹,在我们捞着帽子后它们便游走了。
第四天食人鱼和捕鱼蝙蝠监测
我们小组的科考任务为上午考察金刚鹦鹉与食人鱼,下午考察亚马孙粉豚与捕鱼蝙蝠。我们“入乡随俗”用当地人的办法用树枝做的鱼竿去钓食人鱼,船夫则去用拖网抓清道夫(英文叫猫鱼,是鲶鱼的一种)。我刚下杆就钓上了一只小食人鱼,但因为网是个破网其它十几条都跑了。就这样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其他男生都没有钓上鱼,而女生却钓上很多,有十多条。我们品尝了其中的一条食人鱼和两条清道夫,其他都放生了。晚上,我们去考察捕鱼蝙蝠,一路上,我们用手电筒照湖面来发现蝙蝠。我们只发现了六只蝙蝠,而其他两组同学都发现了二十多只,老师说是因为我们组去的地方水太浅。
第五天穿越丛林,考察村庄
今天我们组的活动是穿越丛林与考察村庄。穿越丛林,来回共4公里,这项科考活动我们需要佩带防蚊帽,因为丛林里有很多蚊子。又由于当天河水上涨,很多鱼游到了丛林里。在行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菌类,这些菌类大多生长在倒伏的树木上,我还发现了很多千足虫和昆虫。在雨林里徒步是很艰难的,树木、沼泽等天然形成了行走的障碍,而且空气又湿又热,走一会你就累的满头大汗,由于出汗多很快衣服都湿透啦,但我们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在丛林走不一会你就会觉得口渴,谌老师告诉我们在雨林里一次不要喝太多的水,以“少喝多次”为准。回程途中,老师偶然发现了一根水藤,水藤里面有很多水,可以直接喝。
老师让我们轮流尝着喝,对于已经好长时间没喝水的我们来说,没有比这更好喝的“天然饮料”了!
中午,我们去拜访当地村庄,村庄的房顶是用棕榈叶铺成,墙面是用铁皮围成,显得很简陋。小孩们上身都穿着圆领汗衫,下身穿着短裤,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教室比普通房屋要好点,墙是砖砌的;还欣赏了当地的音乐和舞蹈,他们还模仿了各种动物让我们来猜。我们身上所有的东西他们看起来都很稀奇。
亚马孙的蓝天、白云、绿树
第六天造访理查德博士的博物馆
早上,我在船上还给大家表演了变魔术,这是我前年在云南旅游时跟当地的一位姓杨的叔叔学的,大家很欢迎。中午,我们离开了亚马孙,来到了伊基托斯市中心,去参观我们的首席科学家理查德.博德默的两座博物馆,一座是在我们的第一艘科考船—-阿雅普号上的。阿雅普号由德国汉堡造船厂制造于年,略晚于亚马孙河号。阿雅普号现在还能运营,只不过里面变了样。展出的是当时橡胶繁荣,橡胶作为工业革命后重要的战略物资,给当地带来了大约六七十年的繁荣,许多欧洲人来这采橡胶,同亚马孙河号,阿雅普号也被用来采橡胶。后来,英国人冒死把橡胶种子带到东南亚,种出了人工橡胶。人工橡胶成本比野生橡胶低,而产量却比野生橡胶高,所以取代了野生橡胶,秘鲁亚马孙的橡胶繁荣期也由此渐渐谢幕。
我们去的第二个博物馆是关于亚马孙流域土著印第安人部落民俗的,土著印第安人在历史上有很多血腥的民俗,比如把敌人的人头砍下,用他们缩头术的工艺,把杀死的敌人的头颅缩小后挂在身上做装饰品,把人吃了把头发留下作装饰等。
第七天在伊基托斯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中心
我们去伊基托斯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中心去了解参观海牛。海牛又名儒艮,据说是水中的除草机。它能有效清除水中杂草。可是当地很多人爱吃海牛,所以海牛濒临灭绝。抢救中心里有很多大池子,里面养着各种濒危动物。我们最先看到的亚马孙巨龟。在一个约6立方米的池子里养着10多只巨龟。它们长大后将会被放归亚马孙。同样被人工培养的还有水獭、巨骨舌鱼、枯叶龟和凯门鳄等。海牛与它们相同,只不过住的是单间。目前,被成功野化的海牛只有15只。
第八、九天进入马丘比丘
我们乘机由利马飞往库斯科,到达后再乘火车前往马丘比丘。
我们参观了马丘比丘。马丘比丘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印加帝国初期建造的,印加帝国的统治时期相当长,有多年,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从元初到明末的年。建筑至今已经存在了多年,它是用石头墙与棕榈叶房顶制成,所以遗迹只剩了石头墙,在没有大牲畜作为役使动物的条件下,巨大的石头如何从采石场运到建筑工地,而且在太阳神庙上,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午时,从神庙窗口射进的阳光能够准确的投射在神庙太阳指针上,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天文知识,与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役用牲畜的落后生产资料,形成了不可思议的反差,至今仍然是个有待于解读的迷。当地的牲畜主要是安第斯羊驼和印第安兔(也称印加猪),我还对它们进行了拍照和录像。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和队友兴致勃勃的下起了印地安版国际象棋,这是我在马丘比丘火车站买的,规则和国际象棋一样,只是对阵双方变成了一方是骑马的欧洲人,另一方是骑羊驼的印地安人。结果是互有胜负。
第十天游览库斯科
我们参观了库斯科巨石阵和大教堂。巨石阵是用几百块巨石垒成,不同于英国巨石阵,它的形状像两座小山,但作用同样是个迷。在秘鲁库斯科古城中心的大教堂里,我们参观了里面的壁画和雕塑,我发现那里面耶稣的形象大多是遭鞭挞后,浑身开裂,鲜血淋漓,表情痛苦的样子,而在秘鲁看见的形象大多是这样的。当时,西班牙的个入侵者侵略这里,印加帝国用3万人来抵抗,可这个已经存在了年的帝国依然被西班牙推翻了。当地人因仇恨西班牙人便把最后的晚餐里的犹大画成他们的总督形象。这幅最后的晚餐中基督和朝圣者们一个个双手合十,神情安详,朝圣者们眼睛都看者基督,惟有犹大一手拿着钱袋,一手托着腮,表情极其夸张,露出恐惧,眼睛瞪着参观者。把犹大画成这幅丑陋的模样,是因为基督后面鲜血淋漓的遭遇正是由于犹大的出卖,更是因为本地人对西班牙入侵者的仇恨。
三、秘鲁亚马孙电视台采访
科考期间,秘鲁亚马孙电视台专程派出敬业的摄制组全程跟拍,详细记录了中秘青少年联合科考队在亚马孙科学考察期间的点点滴滴。制成记录片后将在秘鲁播出。
接受亚马孙电视台采访
22日上午抵达首都机场后,我们来不及吃饭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秘鲁驻华大使馆。中午,秘鲁驻华大使卡普纳伊阁下在其驻华大使馆为我们举行了专门的欢迎仪式并为每一名凯旋归来的科考队员颁发了由他与理查德博士、谌良仲老师三人共同签署的《守望地球之肺·亚马孙生态监测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证书》。我们每个队员也分别用流利的英语向卡普纳伊汇报、介绍了科考情况并表达了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决心。大使阁下高度评价了科考队员在科考期间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他表示这次中秘两国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交流并没有随飞机降落在北京而终止,而是两国青少年科学文化交流合作的开始,而且会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大使阁下认为此次科考不但在两国青少年心中播撒了科学的种子,也增进了两国青少年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汇报期间,我们大家还接受了人民网和环球网的采访。人民网专门报导了我的科考感想:“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好,能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青少年亲近大自然,让我们了解大自然里的这些生灵和我们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回来后,我要给同学们介绍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希望更多青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fz/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