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

学术界知名入侵者美丽雀鳝,和食人鱼同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从白垩纪走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无数的物种都被大自然的变迁淘汰了,其中有很少的一部分生物个体变成化石,成为远古时期那些物种曾经存在的证据。还有极少数的物种,在千百万年的变化中,能够基本保持其祖先的模样,繁衍至今,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比如众所周知的大熊猫、银杏、红豆杉、鹦鹉螺、鸭嘴兽等,它们的形态与亿万年前的祖先基本上是一样的,为现代人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科学证据。鸭嘴兽在现生的鱼类中,也有一些堪称活化石的物种,如拉蒂迈鱼、中华鲟、弓鳍鱼等。此外,人们比较熟悉的,被称为“尖嘴鳄”“火箭”的观赏鱼——雀鳝,也是鱼类“活化石”中的一员。雀鳝是一类比较原始的种类。人们在欧洲发现的雀鳝化石,距今已有1.2亿年。那时正好是中生代的白垩纪,也就是恐龙繁盛的时代。雀鳝化石,说明雀鳝自和恐龙是同时代生物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个纪,始于距今1.亿年,结束于距今万年,其间经历了万年。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生物物种十分丰富,尤其是爬行类从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达到极盛,占领着海、陆、空三大空间。恐龙的种类更是空前繁荣,比如最著名的霸王龙,是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其凶狠、残暴的形象成为众多远古题材影片的招牌,还有浑身披甲的甲龙、头上长角的三角龙、关爱幼子的窃蛋龙、鸭嘴龙等。不过,恐龙也是在白垩纪从繁盛走向灭亡的。除了恐龙之外,在白垩纪的天空中,飞翔着翼龙;在白垩纪的海洋中,游动着鱼龙、蛇颈龙和身长超过15米、比现在的逆戟鲸和大白鲨都大的沧龙,以及数量众多的菊石等无脊椎动物。陆地上最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以及各种真蕨类,这些植物仍有很多种类至今还生活在地球上。除此之外,雀鳝也在这个时代广泛存在,现在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都有它们的化石被发现。但与上述的那些著名的生物类群相比,它们只是生活在河流中的一个鱼类类群而已。白垩纪晚期发生了一次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大量植物种类以及超过半数种类的动物灭绝,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也是在这次事件中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的。雀鳝,这个在白垩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角色,却在这个类群更迭、物种演变的过程中,幸运地繁衍至今。雀鳝为什么能从白垩纪存活至今?在如此艰难的世事变迁中,雀鳝有什么独特之处得以保全至今呢?科学家认为,白垩纪晚期的生物大灭绝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所造成的,这次撞击致使地球内部的岩浆汹涌喷出、超级火山爆发。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笼罩,地球上的生物长时间不见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大批死亡,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也随之死亡。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但是,在淡水河流中生活的动物大多以陆地冲刷下来的小型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较少直接取食植物体,因此在河流中生活的很多物种得以保存下来。雀鳝的食物主要是小鱼,小鱼吃有机碎屑,小鱼活下来,雀鳝也就能活下来了。雀鳝在这次灭绝事件中能够躲过灭顶之灾,除了得益于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外,可能还要归功于它自身所拥有的三件独特的防身之宝。第一件宝,是它们浑身披裹着无比坚硬的鱼鳞。这些鳞片把雀鳝的身体包得严严实实,其坚硬的程度真能称得上“刀枪不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渔民,在捕获雀鳝以后,即便使用砍刀或能剪金属片的剪子来解除它们的鱼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普通刀具在雀鳝身上那铠甲一般坚硬的鳞片面前,毫无用武之地。有些性急的渔民有时候甚至只能用锯子来解除它们的护甲。早些时候的人们会用雀鳝坚硬,锋利的鳞片制作弓箭的箭头,其威力一点儿也不比金属箭头差。现在美国一些猎鱼爱好者仍然在用这个方法来捕获雀鳝:由于在雀鳝的头顶、两眼之间的地方,有一小块只有皮肤、没有硬骨遮盖的区域,如果射中这个位置,就能够猎杀这只雀鳝。这种猎杀方式,对一个猎鱼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有精准的射术,利用雀鳝的这个“阿喀琉斯之踵”来取得成功。在捕鱼季节,猎手们便划着小船,到河里去寻找雀鳝。一般情况下,雀鳝喜欢静静地浮在水的上层,猎手们发现它以后,就会将小船悄悄靠近,找好伏击点,取出弓和用从前捕获的雀鳝的鳞片作箭头的箭,瞄准雀鳝那个薄弱的位置,射向猎物。虽然存在“阿喀琉斯之踵”,但全身都有如此坚硬的铠甲护体,雀鳝的生存自然就比其他的物种轻松一些。在淡水河流中,绝大多数动物是吃不了它的。那是否就天下无敌了呢?世上万物,总是一物降一物。在美国,短吻鳄就是雀鳝的天敌。短吻鳄有坚韧、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颌骨,足以咬碎雀鳝的铠甲。雀鳝的第二件宝是其可以靠之呼吸的鱼鳔。现生鱼类的鱼鳔,主要功能是调节鱼体的比重:当鱼鳔中充满气体时,鱼的比重较轻,鱼上浮;鱼鳔中的气体排出,鱼体比重大,鱼下沉。通过鱼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可以调节鱼在水中的位置,所以有鱼鳔的种类常常能够在水的中层停留,没有鱼鳔的种类要么趴在水底,要么必须一直在水中不停地游动。雀鳝的鱼鳔有鳔管与食道相连,鳔分隔出许多小室,鳔壁上密布毛细血管,结构跟陆生动物的肺相似,空气通过食管进入鱼鳔,可以与鳔璧上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它的鱼鳔不仅仅具有调节比重的作用,还有呼吸的功能。当水中氧气不足时,雀鳝还可以游到水的表面呼吸。绝大多数鱼类必须通过鳃上的毛细血管与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当鱼离开水时,很快就会缺氧而死。但是,雀鳝离开水,只要身体湿润,通过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常常能存活三四个小时以上。因此,当环境缺水时,雀鳝往往可以渡过难关,而其他鱼类就只有死路一条。这个特有防身术也可能帮助雀鳝经历了1亿多年的地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考验。雀鳝的第三件宝是有毒的鱼卵。自然界中生物生存最大的威胁,一是天敌,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过,雀鳝少有天敌,不怕缺水。如果还有什么威胁的话,那就是毫无反抗能力的下一代。在鱼类的世界里,很多小型鱼类都把其他鱼的鱼卵当作主要食物,无论多么凶狠的鱼,它们产的卵都是没有保护、不会游动的一团美味,只能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任人宰割。当然也有极少数种类的父母会守在鱼卵的旁边,等待鱼卵孵化。没有父母看管的鱼卵,无论父母把它们藏在草丛中、沙砾下,都会被那些不起眼的小鱼发现、吞食。但是,雀鳝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它们并不守着鱼卵,不耽误自己“吃喝玩乐”,而是让自己产下的鱼卵含有剧毒,谁吃谁死。这个方法轻松地解决了保护后代的问题,使后代的生存得到保障。为什么说雀鳝是入侵的观赏鱼,和食人鱼同样臭名昭著的“水中杀手”?有趣的是,雀鳝主要是作为观赏鱼而被世人所认识的。观赏鱼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要么是体色鲜艳漂亮,要么是体形奇特,要么是它们的习性惹人怜爱,雀鳝能够受到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独特的体形和奇特的捕食习性。雀鳝长有锐利的齿,模样凶猛。它的捕食手法,很像沉着冷静的狙击手。它在水中总是单独活动,不喜欢剧烈的运动,常常是一副孤傲冷漠的样子,或是缓缓游动,或是静静地漂在水的上层。如果发现猎物,就悄悄游动到适合伏击的位置,然后一动不动地埋伏在那里,如同一截浮在水中的木棍,不容易引起猎物的怀疑。实际上,雀鳝像狙击手一样,注视着猎物的一举一动,而自己异常的冷静、放松。一旦时机成熟,它猛一摆尾,冲过去,迅速张开长有利齿的长嘴,准确地咬下去,往往一击成功。然后,雀鳝又很快平静下来,慢慢地游到一边。那些养殖雀鳝的观赏鱼爱好者,就是喜欢观赏雀鳝那种狙击手般的感觉:守望猎物的时候冷静得让人窒息,但最后突然一击让人赏心悦目。经过了一亿两千万年的磨难,虽然雀鳝所剩种类不多,但雀鳝从寂寂无名的小卒,成为学术界、观赏鱼界的知名鱼种。除此之外,近年来又因人类的过失,雀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它们的孤傲独特,以及它们的强大和危险。它被列为和食人鱼同样臭名昭著的“水中杀手”!通过观赏鱼贸易,雀鳝漂洋过海向美洲以外的地区扩散。但常常会有一些人把雀鳝买回家,没有兴趣后就任意抛弃,在我国长江流域就常常有渔民或垂钓爱好者发现雀鳝的踪迹。雀鳝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鱼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它的存在,会对所在水域内所有的鱼带来致命的危害。那些被随意投放在自然环境中的雀鳝,没有天敌制衡,也没法用人工方式杀灭,它们一旦适应环境,形成自然种群,结局将会无法收拾。由于雀鳝可能带来的危害,现在它的名字被列入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时刻警示人们对引进和养殖雀鳝进行严格管理,不能让它们进入非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由于专业人士的宣传和呼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该谨慎对待外来物种,各种媒体也在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后,及时报道和警示百姓,提醒人们进行防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renyua.com/tgmj/11241.html


当前时间: